第01版:城事 · 新闻

了不起

台州两名00后 捧回“小诺贝尔奖”

入围率不到万分之三,都是日常生活中发现的课题

吴抒阳

徐艺萌

美国当地时间5月19日,第74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在美国达拉斯落下帷幕。

ISEF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9-12年级中学生科学竞赛,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世界杯”的美誉,还有人把它称为“小诺贝尔奖”。

这次,在中国科协代表团经选拔派出的参赛项目中,有2个项目来自台州市第一中学。经过激烈角逐,该校的高二学生吴抒阳获得二等奖,徐艺萌获得四等奖,迎来人生“高光”时刻。

昨日,记者在学校里见到了这两名优秀少年,听听他们讲述荣誉背后的努力与坚持。

日常生活中发现新课题

吴抒阳和徐艺萌两人都是17岁,分别就读于高二(3)班、高二(5)班。

吴抒阳的研究项目——《木质素基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荣获“微生物组二等奖”,这个研究前后持续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

吴抒阳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高高瘦瘦,很是阳光健谈。

当初为何会想到做这个课题呢?他向记者介绍:“外公外婆家门口有一大块农田,为了保湿、保温,常常会在土壤上覆盖一层黑色的塑料地膜。”每年农忙时,他都会去田里帮忙施肥、种菜。恰好去年3月,椒江三甲街道有一家农场,正在试用造纸废料生产的木质素基降解地膜这种新型材料。

为保护环境、发展绿色农业,使用可降解农膜替代普通塑料地膜是大势所趋。这引起了吴抒阳的极大兴趣,他想尝试探究降解地膜在覆盖阶段和入土阶段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影响,以及入土地膜的残留量对微生物数量、种类和分布的影响。之后,他把这个课题设想,报告了生物老师茅莫莎。

“我觉得蛮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其实高中生物课本上就有一章关于土壤检测微生物的内容,这值得深挖。”茅莫莎说,当时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就觉得可以先试试看。

没想到的是,由于木质素基降解地膜这种材料很新颖,这块领域在国内仍是空白,没有类似的研究文献可提供参考。相关的国外文献也仅有1篇,是于去年5月发表的。

“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我们都是硬着头皮一路摸索过来的,很多现象都是由我们先实验出来的。”茅莫莎说。

吴抒阳告诉记者,这个课题从去年3月开始,至今持续了一年半左右,耗费了大量心力。外公外婆家的那块农田,成了试验田,地膜覆盖3个月、地膜入土又是3个月,实验周期长达6个月。

为了兼顾学业,吴抒阳放弃午休、周末、节假日等休息时间,一心泡在实验室,周末的行程也排得满满当当。

食物治愈一切

累了就吃块小蛋糕

徐艺萌的研究项目——《紫苏提取液在厨房用品中的应用》,此次获得“微生物组四等奖”。与吴抒阳相同,她也是从生活小事中发现的课题。

去年夏天,妈妈在厨房做了一盆凉拌紫苏叶。在高温天气下,家里的凉拌紫苏叶放置一周,仍未腐败,徐艺萌查阅文献后发现紫苏叶本身含有“抑菌”成分。这引发了她的思考:紫苏叶的粗提物作为添加剂添加到其他物质上,会使其具有抑菌效果吗?同时,厨房用品易与食物接触,因此她尝试以紫苏提取液作为天然抑菌剂,应用到一次性抹布和可降解复合膜上,并对效果进行测试。

徐艺萌是个可爱开朗的小女生,是一名文科生,但她比赛的项目却属于理科性质。对她来说,这是一次跨学科的挑战,“而且比赛全程要用英文,感觉难度又翻倍提升了。”

在准备比赛的那些日日夜夜里,总有疲惫和心累的时刻,徐艺萌就会买点小蛋糕奖励自己。“两位指导老师看出来我压力很大,就会提议一起出去吃饭,他们会让我挑爱吃的餐饮,三个人边吃边聊,感觉压力也释放了。”

为了保证英文对答不卡壳,徐艺萌事先预设了100多个问题。比赛时,坐在面前的8名外国评委,问了近40个问题,徐艺萌一一对答如流。“可以说,付出了120分的努力,总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不想让这份努力白费。”

徐艺萌的化学指导老师余晶贝说,课题涉及到多个交叉学科,不止化学,里面还包括生物、地理、英语等学科。“论文写作、文献翻译、评审问答,都需要很强的英文功底,通过这次的大赛,学生和老师的英语能力都是从一开始的‘入门’到了‘精通’。”余晶贝笑着说。

感受人生“高光”时刻

回忆起这段特别的旅程,吴抒阳笑着说,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其实出发时,根本没想到能够拿奖,按预期,能拿个四等奖就很满足了。”吴抒阳说,此次有很多北京、上海的名校学生参赛,如北京101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外附中,这些学校周围就是大学实验室,科研条件肯定没法比,所以当时就是抱着“入围即肯定”的心态去的。

在颁奖典礼的现场,吴抒阳的心情也是起起伏伏。“报二等奖时,听到了我的名字,当时整个人靠在座位上都蒙了,没想到能取得这么高的名次。”

领完奖,回到座位上,手机开始疯狂作响。“当时国内时间已经是凌晨了,家人都在手机上同步看直播,同一时间群里都‘炸’了,好多人都在为我庆贺,我就一一道谢,一个个回复过去。”

惊喜、激动,从直播视频里可以看到,徐艺萌站在领奖台上那一刻,笑容灿烂,冲着现场观众不停地挥手,隔着屏幕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份喜悦。那一刻, 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领完奖后,徐艺萌难掩“吃货”属性,赶紧回到酒店点了个大餐。通过这次国际大赛的经历,徐艺萌觉得自己的眼界增长了不少。“在原本的规划中,我想当一名教师,经过这次经历,未来我想走科研道路,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体验。”

据了解,每年ISEF都会吸引来自全球180多个国家、地区共计近千万名学生参加,最终仅1000多人可以入围总决赛,入围率不到万分之三,总决赛拿奖更是凤毛麟角。此次中国科协代表队有27名中学生参赛,共获得11项学科等级大奖。

这也是台州一中历史上参加的最高规格的赛事,并取得的最好成绩。“两位同学取得骄人成绩,不仅体现出我们同学和指导团队的优秀,更是对学校坚持科技教育30多年的一份回馈。”该校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的学生,2002年以来,共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奖45项,省级137项,国际赛5项。”

该校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学校的科技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成为科学理论研究、高新技术研发或学科学术教学等领域的贡献者。

记者 谢雅婷/文 受访者供图

2023-05-26 入围率不到万分之三,都是日常生活中发现的课题 了不起 2 2 台州晚报 content_174802.html 1 3 台州两名00后 捧回“小诺贝尔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