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葱,茅草山,一蓬夏雨白洋洋,一蓬日头,两爿爿……”在仙居县东鲍村,老人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民谣的意思是指当时的东鲍村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不宜耕种,一场夏雨,洪水泛滥;一出太阳,土地干涸。由此,可见当时农业生产环境何等的恶劣。
自古以来,东鲍村的农耕靠天吃饭,东鲍人始终遵循“诏耕催读,重农崇仕”的古训,农安稼穑,士习诗书。旧时村民多以生产陶器为业,虽然地处穷乡僻壤,但是穷则思变,祖祖辈辈勤劳的基因在这里汩汩流传。
龙窑依山而建,斜卧似龙
东鲍龙窑博物馆位于仙居县东鲍村一所保留较为完整的四合院内,院子的左边还有村民居住,右边是博物馆的主要区域。博物馆既然以“龙窑”命名,自然要讲一讲“龙窑”是什么。
龙窑,顾名思义,以斜卧似龙而得名。“龙窑也叫长窑,是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大多依照一定的坡度依山而建,既可以烧制瓷器,也可以烧制陶器。”东鲍龙窑博物馆馆长朱福伟告诉记者,旧时的东鲍村村民大多生产陶器,村里曾有3座龙窑,都用于烧制陶器。
和传统的龙窑一样,东鲍村的龙窑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以杂柴、松枝等植物为燃料,窑内的火焰平行于窑底,在龙窑内流动。龙窑火焰抽力大,升温快,降温也快,同时装烧面积大,产量高。通过大套小的方式,窑室一次便可容纳数百、上千件坯品,经过七天七夜的烧制后出窑。
如今,因陶土资源稀缺和市场不景气等因素,东鲍村的龙窑已经停产。为了更好地传承东鲍古窑文化,2017年,东鲍村干部和村民讨论后重新修复一座古窑模型,并将其命名为“古窑淳风”。
陶器曾远销全国各地
“东鲍村生产的陶器多为平常人家使用的缸、坛、瓶、罐,能满足装水、储粮、酿酒、存酱等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求,并且环保实用。”跟着朱福伟的指引,记者走入东鲍龙窑博物馆的展厅,看到一列列陈列着陶器的展柜。
“这些陶器不同形状、不同大小,有着各自的用途,全都是挨家挨户从村民家里收集过来的。”朱福伟说,东鲍龙窑博物馆目前收藏着3000来件陶器,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放在展厅里。其中,年代最早的陶器产于清朝。
相传,唐朝中期“龙窑”在东鲍村兴起,历经千年变迁,几度兴衰。20世纪前,一般是几户人家入股合建龙窑。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举办了国营陶器厂,当时东鲍村的陶器远近闻名,生活用品陶器远销全国各地。
陶器拥有与众不同的生命力
“博物馆内的陈列全都来源于生活,陶器不如瓷器那样晶莹剔透,陶器取材于朴实无华的泥土,成品更重实用,贯穿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朱福伟所说,陶器源于大地,适用于农耕家常,可以说是地气十足。
走进第二个展厅,这里陈列的是一些厨房用品,有筷笼、盐罐、调料瓶、粥甄等陶器品。两边墙上悬挂着4幅老照片,均拍摄于1981年,呈现的是仙居制陶厂当时的生产场景。
烧制陶器需经过取土、晾晒、过滤、练泥、制坯、刻画、上釉、烧窑等多道工序。烧窑时,在窑室内装入陶器坯体后,将窑门和所有窑眼封闭。先烧窑头,待坯体水分蒸发完,再依次将窑眼开封,从窑眼投柴再烧,逐排将陶器烧成。
“早期的陶器相对更为精致一些,当时的工艺更加细致,陶器上的花纹立体。后来,生产力和产业提上去了,在生产陶器时更注重生产速度和效率,陶器相对没有那么精美。”听着朱福伟的讲述,记者走近细看,陶器的功用远大于外观,形形色色的用途,赋予了陶器与众不同的生命力。
米瓮装米,既防潮又防鼠;将粥装在粥甑里,能起到保鲜、延缓变质的效果;做烧饼时将饼胚放在陶器内,升温快,散热慢,一阵阵饼香似乎扑面而来……各类陶器很受老百姓欢迎。直至今日,陶制品依旧在东鲍人家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会“呼吸”的陶器
“陶器最大的特点是‘会呼吸’,在陶器内,空气可以流通。陶器透气而不渗透,耐酸碱,能吸收土壤和空气中的微生物,储存的东西更为持久耐用。”朱福伟向记者讲述了旧时农户的农耕日常:在以前,农户们清早吃完饭,准备去田里劳作前,先在陶锅内煮上中午的饭菜,因为陶器导热性好,散热慢,保温效果好,所以到了午休回来时,陶锅内的食物温度适中,正好可以入口,省时省力的同时,慢火细炖煮出来的食物味道也非常好。
在博物馆侧厅,陈列的是一些用于储物的陶坛、陶瓮等比较大件的陶器。朱福伟说,这些大型陶器多用于储存黄豆、咸菜等。这些大型陶器用料结实,体型庞大,可以储存一户人家好几个月甚至大半年的粮食。
再往前走,进入博物馆最大的一个展厅。这里陈列的是一些生活中用到的杂物类陶器,例如小猪槽、兔槽、花甄、锅盖、洗脚盆、尿壶等,小猪槽和兔槽是以前农户用来喂养小猪和兔子的饭槽。
在展厅另一边,陈列的是烧饼炉、炭瓮、瓦冲、粥甄、呼炉、双耳罐以及各种形状的茶壶,还有不同形状的酒雕、酒瓶等。朱福伟说,以前的农户在酒瓶里装满白酒或者清水,用绳子往肩膀上一挑,就可以去田里劳作了。
“50年前,这些陶器在家家户户都很常见,但是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它们的用途。再过50年,恐怕日常生活中再也见不到陶器的身影了。”朱福伟遗憾地说,为了保护和传承陶器文化,东鲍村设立了东鲍龙窑博物馆,希望陶器被更多的人看到,陶器的历史不该被时代的车轮碾压消失。
“东鲍村现存一定量的陶泥资源,又有精通制陶的手艺人,现场教学制陶条件充分。我们在博物馆内设置教学体验区,希望能让更多人参与体验传统文化,进一步将陶艺产业发扬光大。”朱福伟说,东鲍陶器一直采用纯手工制作,操作过程复杂。游客体验时会有专门的师傅教学,确保游客能充分体验原汁原味的制陶文化。
>>>小贴士
东鲍龙窑博物馆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8:00-17:30。参观及制陶体验需要提前预约(注:体验需收费),预约电话:1350****488/15958668882。
记者 王琛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