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文台州

一座渔村建筑的百年风云

讲述箬山“大裕代步”商行鲜为人知的故事

林作标 文/图

如果说“海滨庐”是20世纪初温岭南乡渔业资本家陈和隆家业的总部大楼,那“大裕代步”商行就是陈家物产的新商业地标。当然,说起“大裕代步”商行,现在箬山渔村晚辈人几乎都不甚了解,而一说起箬山供销社时,几乎家喻户晓。

箬山渔村商业建筑的经典之作

何谓“大裕代步”?“大裕”,大凡就是富裕、充足的意思,“代步”就是代替步行为顾客采购商品。

据与“大裕代步”商行一路之隔的村民林大茂生前回忆,因旧时箬山地处海角,有些商品相对稀缺,采购像样的东西,要翻山越岭跑到松门或温岭城里采购,很不方便。陈霭华所建的“大裕代步”商行,主要经营南北货和典当业务,由于陈氏家族的商船走南闯北,能采购到紧俏所需商品,方便乡民,“大裕代步”商行由此开启了陈家从经营渔业拓展到经营商业的传奇。

“大裕代步”商行坐落于温岭市石塘镇箬山老街西街口,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石箬乡(石塘、箬山)乡长陈霭华出资建造,箬山石匠林美有承揽施工。房屋为五开间,坐北朝南,三层,石木结构,歇山顶。东、西、北三面墙体用当地块石砌筑,南面前墙为木结构,二楼与三楼之间设重檐,窗户一字排开。屋顶为小青瓦,四周小石块压顶,前门院落由当地石板铺筑,甚是开阔。整幢建筑因地制宜,造型别致,虽无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但也堪称箬山渔村商业建筑的经典之作。

建学舍、掘水井,热心公益事业

陈霭华,是陈和隆的侄子,有两房妻室,正房林梅珠,石塘后山人。温岭市档案馆门户网站有相关记载:1931年3月22日至30日,温岭县县长唐楩献巡视东南两乡(石桥头、松门、箬山等地)所写的工作日记中记载:“里箬山岙高处,有区立清海小学,为校董陈霭华独资四千元所建。为住宅或不合学校建筑,但山陬海滨,得此已属不易矣。校内有学生六级,共一百四十人,全年经费约七八百元,皆取自渔船捐款,学生亦尽渔家子弟也。”从中可见,陈霭华是一位情系教育、造福桑梓、热心公益的爱乡人士。

“大裕代步”商行的东面掘有一口井,称为“里箬公井”。井壁内镶嵌青石碑刻一方,据林大茂生前回忆,里箬公井建于20世纪上半叶,碑刻落款处有“庄俊川(绰号‘大伯’)、陈悦卿(绰号‘大目’)、郑传中”三位地方绅士的名字。

庄俊川,即庄作秩。《温岭县续志稿》记载有:“庄作秩先生,字俊川,箬山镇人,为饱学之士,力行孝道。科举废,改业商。梯航于津、沪、烟台各大商埠,胜算独操,为商界之巨擘也。古稀之年,休归乡里,排解难纷,执理直言,有片言折狱之才,人尽钦之。”郑传中,别名沁斋、静山,为清末举人。

主人掘井蓄水,邀请文人和工匠题字勒石,记载历史,实乃煞费苦心。猜想当年渔村水源紧张,周边村民靠此井汲水生活,滴水之恩何以回报。可惜呀,由于历史原因,后院的仓库房和后围墙被推倒造路,而水井也被填埋,碑石不翼而飞。

商行曾成日寇临时指挥所

1939年7月4日(农历五月十八),正值大潮汛。侵华日军以飞机掩护,在炮艇的配合下,封锁了箬山渔港。炮艇停靠在落星岛东北侧,炮眼对准箬山居民区,并进行狂轰滥炸。寂静的渔村,一时被炮声笼盖,灾难和恐怖降落在箬山人民的头上,这一天,箬山沦陷。

气焰嚣张的日寇从箬山后岩强行登陆,先占领主峰牛栏闩岭和桂岙路廊等制高点和交通要塞,以阻止我军民后方支援反击。控制局势后,日寇从外箬到打爿岙一路奸淫烧杀,无恶不作。据林大茂生前回忆,那天上午,炮声轰鸣,村民受惊害怕,关门的关门,躲避的躲避。由于箬山乡民大都操闽南方言,随从日寇的一名女翻译是厦门人,操闽南语音,可见日寇非常了解温岭沿海的地理、水文和风俗习惯等。

日寇到打爿岙后,将“大裕代步”商行占为己有,作为临时指挥所,日寇的太阳旗插在岙里最高的建筑杉行里(树场里)陈镒三开的“茂泰生”南货店碉楼顶上。

日寇分批分组挨家挨户进行掳掠,一组安排在陆上进行搜索,以民居、学校、寺庙为烧杀抢夺对象,牛栏闩岭路段是箬山至上马的必经之路,乡民遭受日寇的残杀,大量物资被抢夺。另一组安排在海上抢夺船舶,他们利用大潮汛时机,将停泊在箬山港湾的大钓船、商船,一艘艘强行拖至后岩港高潮位区域。港内有些船舶搁在滩涂上无法拖走,只好待涨潮时再拖。在手无寸铁、无坚可守的情况下,乡民借着夜色外出避难,有些没有外避、潜伏在家的渔民,利用日寇不敢活动的夜间,偷偷潜入船上,在船舱底凿几个窟窿,用锚齿固定船底,增加日冦拖动的难度,希望能将船保留下来,但都未能幸免。

日寇侵略箬山4天,打死乡民26人,共拖走了箬山港湾大小船舶40多艘,其中有福建人的大钓船三四艘,其余全部是箬山乡民所有,占当时箬山渔村大钓船总数的80%以上。有的船上载有货物,连同船一起被拖走。从此以后,箬山渔民失去了生产工具,渔业和海上运输业一蹶不振。渔民大都卖尽家什充饥,饿死者不少,哀鸿遍野,惨不忍睹。渔村遭遇前所未有的践踏和蹂躏,满目疮痍,经济衰微、民不聊生,渔村发展一度处于低潮。

曾作为乡公所、办过民校

据原温岭市渔业局局长陈其富回忆,新中国成立后,箬山乡政府最早设在“大裕代步”商行办公,一楼为葆丰祥国药,二楼为乡政府办公。他时任箬山乡政府副乡长,因乡长到前方指挥渔业生产,他负责后方管理。半年后,乡政府迁至里箬陈和隆海滨庐办公,而葆丰祥国药搬迁至打爿岙上街陈永锡建造的大厝(已列入省级文保单位)内经营,“大裕代步”商行改为箬山物资交流站,再转为箬山供销合作社,经营药品、副食品等。当年物资匮乏,这里曾是箬山渔村生活物资流通的主要场所,几乎包括了所有生活用品、生产资料的供应,承载了那个时代的记忆。20世纪90年代,供销社改制,资产拍卖,“大裕代步”商行一段时期也曾作为水产品加工场地。

据家住打爿岙红砖厝的村民娄月霞阿婆回忆,她小时候跟随父亲在路桥读过书,后嫁到箬山打爿岙,曾在“大裕代步”商行读过民校和速成班。儿时所学知识几乎都忘了,唯有在民校学习使她进步不小。说起这事,娄月霞阿婆随口唱起“从前是穷人,今天翻了身,不识字是真困难,好比黑眼睛,我要加油学,我要努力学,为了建设新中国,我要努力学。嘿嘿嘿,眼睛看得清,字都听得进,克服困难向前看,保证字要两千金(笔者注:字要认识两千个,赛过黄金的意思)。”

从物资交流中心,到供销合作社,在“大裕代步”商行,可以窥探到渔村的商业演变史。想当年门庭若市,客来客往,几经繁华。现“大裕代步”商行东面大门紧闭,西面大门也被封堵,窗户破败不堪,从门缝见院落中垃圾满地,犹如掉落的时光,让人徒增伤感。而东面墙上的一排灰墙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侵袭,在高阳照射下“葆丰祥国药……”几个大字还依稀可辨,留下深深的历史烙印。同样,在西面的灰墙上,“温岭县石陈区渔业供销合作社箬山分销处”字迹也依稀可辨,仿佛在述说着当年的繁华。

该建筑记载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2017年1月13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暂时作为兴建村的仓库,亟待修复方案落实后修缮保护利用。

时光不语,唯物能言。一座建筑,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创业史和命运史,更记载着一个渔村的商业史、教育史和抗日史。这所有的一切,固化于时光的雕刻之中,成为了渔村共同的记忆。

2024-01-23 讲述箬山“大裕代步”商行鲜为人知的故事 2 2 台州晚报 content_192738.html 1 3 一座渔村建筑的百年风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