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孩子”与台州的不解之缘

路桥公安“柯伟力团圆工作室”现已收到40余份“国家的孩子”血样 已经成功帮助9个家庭找到他们的亲人,续写着一段段恩情与亲情相融的佳话

路桥一位民警代表工作室收到程晋送上的蓝色哈达和锦旗。

程晋和亲人团聚。

程晋在呼和浩特的家中向内蒙古日报记者介绍老照片中自己儿时的模样。

近日,路桥一位民警代表工作室收到了一份蓝色的哈达。

3月27日,在台州路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两地警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DNA数据分析比对,成功帮助“国家的孩子”程晋找到日夜思念的亲人。

当日上午,“国家的孩子”程晋和儿子程绍航,来到了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的亲哥哥陆志松家认亲。

姐姐至今记得64年前

弟弟刚学走路的样子

阔别64载,相逢的那一刻,姐弟三人抱头痛哭。70岁的姐姐潘丽凤,拉着程晋的手,一边抹泪一边讲述着他小时候的事情。送走弟弟时,潘丽凤5岁,至今她还记得小时候弟弟刚刚学走路的样子。

程晋轻声对姐姐说:“姐姐,咱们回家吧。”在亲人们拥簇下,程晋来到哥哥家,吃了寓意团圆的汤圆,又按蒙古族的礼节给亲人们和现场的民警、寻亲志愿者敬献了哈达。蓝色哈达寓意感谢和祝福。

面对记者的镜头,程晋深情地说:“现在我有两个家,一个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一个在浙江嘉兴。无论哪个家,都是国家给我的温暖的家!”

在认亲现场,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团圆工作室”民警周钦源宣读了亲缘关系确认书,并与共同帮助程晋寻亲成功的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技术大队大队长乌达木视频通话。

程晋激动地对周钦源说,今天他太幸福了,希望两地的民警能继续帮助其他“国家的孩子”找到亲人。两地民警都表示,他们会加强配合,帮助更多的人早日团圆。

上世纪60年代初,“三千孤儿入内蒙”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特殊困难时期,内蒙古收养了约3000名南方孤儿,亲切地将他们称作“国家的孩子”。

当时的内蒙古,虽然也经受着困难时期的严峻考验,但内蒙古各族群众主动担起这份责任。3000多名孤幼儿从上海、江苏等地被送到内蒙古自治区大草原,在当地群众的抚养下成长,成就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佳话。1960年,程晋从上海孤儿院被送到内蒙古,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刚到内蒙古时,一岁多的程晋体弱多病,被呼和浩特市的养父母收养。“养父母对我相当好,我小时候身体特别差,父母就给幼儿园加钱,让给我加牛奶、鸡蛋,补充营养。”程晋说。

在养父母精心呵护下,他很快成了个胖娃娃。“我这大半辈子在内蒙古过得非常幸福,如今已经退休了,家庭美满、儿孙满堂、衣食无忧、身体健康。”程晋跟亲人们讲起自己的生活。

“我出生在哪儿?那里还有没有我的亲人?”随着养父母相继去世,儿子也成家立业,年逾花甲的程晋心底那股未知的乡愁愈来愈浓厚。他结识了另外一位“国家的孩子”梁引梅,在梁引梅的牵头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和呼和浩特市一些同样有寻亲愿望的“国家的孩子”采集了血样,并寄给了路桥公安分局团圆工作室。

今年1月底,在台州路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两地警方及志愿者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程晋得到了好消息,他与哥哥陆志松DNA比对成功了。

得知寻亲成功的消息后,程晋专门买了一本地图,每天研究“回家的方向”。

路桥公安现已收到40余份“国家的孩子”血样

潘丽凤说,她从没去过内蒙古,觉得那里好遥远。自从知道了弟弟在内蒙古生活,就特别关注那里的消息,看到新闻里内蒙古的画面,觉得特别高兴,觉得内蒙古也有她的一个家。

她和大弟弟陆志松憧憬着,明年夏天能跟孩子们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看看,到内蒙古的家探亲。程晋姐弟三人跨越64年的寻亲故事,以温暖的团圆告一段落。

不止程晋,在公安机关帮助下,还有更多的“国家的孩子”成功寻亲。作为“浙江团圆联盟”之一的“柯伟力团圆工作室”现已收到40余份“国家的孩子”的血样,通过比对DNA数据,目前已经成功帮助9个家庭找到他们的亲人,续写着又一段恩情与亲情相融的佳话。

每一个数据、每一次比对,都是对亲情的深深呼唤。连日来,相继认亲成功的消息,带给“团圆工作室”成员们无限的力量,成为他们继续做好工作的动力。周钦源把志愿者从内蒙古带回的4份血样,与已收集到的27位寻亲人员DNA进行比对分析,“相信很快又会有团圆的好消息!”通讯员 孙佳琪 文/图

部分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4-04-03 路桥公安“柯伟力团圆工作室”现已收到40余份“国家的孩子”血样 已经成功帮助9个家庭找到他们的亲人,续写着一段段恩情与亲情相融的佳话 2 2 台州晚报 content_197762.html 1 3 “国家的孩子”与台州的不解之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