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3个月的“休养生息”,昨日中午12点,我市首批2680艘取得专项特许证的渔船奔赴东海“追鲜”。
此次开捕的为流刺网、桁杆拖虾、笼壶类和灯光围(敷)网四种作业类型的渔船,以捕捞梭子蟹、鲳鱼、水潺、红虾为主。而最快的一网“热气货”,后半夜便已“闪现”各大码头。
结束3个月休渔期,渔港千帆竞发
昨日上午9点,温岭市石塘镇箬山渔港现繁忙景象,渔船的马达声和卡车的轰鸣声热闹了整个码头。渔民们通过小型接驳船不断往返于码头和船舱,运送物资、整理网具,做开渔前的最后准备。
石塘渔民杨兴良今年新接手了一艘长54米、宽8米的灯光围(敷)网渔船,以在远海捕捞青占鱼为主。走进船内,只见船舱格局功能划分明确,驾驶舱科技感十足,仪表屏幕、船舵等硬件设置不亚于一般的游艇;储货区隔断分明,装满冰块保证海鲜低温冷藏;生活区干净整洁,卧房、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船上还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便其了解天气预报和气象状况,出海安全多了。
灯光围(敷)网渔船的特点是捕捞量大,夜间打开船顶的灯泡,通过灯光吸引鱼群,然后围网捕捞,运气好一网下去便能收获几百斤海鲜。“海上生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具体能捕到多少量,看运气!”杨兴良笑着告诉记者,开渔后,他们便打算一直朝着东南方向行驶,预计于当天夜间8点左右到达东海海域放网。
若接下来没有台风,船员们会在东海上待两三个月,为此采购了约400斤大米,以及土豆、洋葱、丝瓜等各式易储存的蔬菜,还加了30多吨的柴油、冰块,便于渔获保鲜。在海上生活期间,会有渔运辅助船前来运输生活物资、收购海鲜等。
“休息了3个月,现在可以开渔了,心情非常激动。船上的冰、油、水、食物都预备好了,船上设备也按照要求调试好了,希望渔民兄弟们都能大丰收,满载而归。”杨兴良说道。
昨天中午12点,随着嘹亮鸣笛声响起,椒江港、三门浦坝港、温岭松门港、玉环坎门渔港等各大渔港再现壮观景象。在渔政、海事等执法艇的引导下,停靠在港内的一艘艘渔船驶过警戒线,浩浩荡荡朝着东海破浪而行,开启了新一轮耕海牧渔作业。
东海“第一网”,将闪现各大码头
今年“第一网”收成如何?昨日晚上7点半,记者电话连线了正在海面作业捕捞的渔民。
“浙岭渔83096”船老大陈振华从13岁时便跟着父亲出海捕鱼,到如今已有40多年的捕鱼经验了,在哪片流域撒网能捞到最多的渔获,他了然于胸。
当天中午开渔后,陈振华及船上3名船员便一路朝着温岭钓浜渔港东北方向驶去,在熟悉的流域放网作业。
“网是下午1点半左右放的,这次共捕捞到两三百斤梭子蟹,还有小鲳鱼、龙头鱼,分别都有五六十斤。”伴随着断断续续的信号,陈振华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风浪还算平稳,对于‘第一网’的收成挺满意。但是这次捕到的都是小海鲜,螃蟹比较瘦、没膏,卖不出好价钱。”记者昨晚联系到陈振华时,他们正在紧张收网中。
这艘船属于流刺网渔船,“体型”在12米以下,一般一两天就能打个来回,以最快的速度将鲜活渔获运送回岸,预计当天晚上9点就能开回松门码头,“能卖出多少钱不知道,这是由岸上的摊贩出价的,价格合适我们就卖掉了。”
提前部署,确保渔船“不带病”出海
为了保障渔业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台州各地渔政部门提前部署,对渔船船员配备、作业网具、渔船证书证件、安全救生设备配备、通信导航设备配备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渔船“不带病”出海。
自7月28日起,全市渔政执法船艇在各个港口开展封港行动,严防渔船抢跑道提前出海,维护伏休秩序稳定。在封港行动中,执法人员对准备开捕的渔船进行检查,检查船员配备是否规范、网具是否合规,要求做到船适航、人适任。开捕当天,协调了海事部门对途径台州辖区的商船进行管控,要求商船主动避让密集出港的渔船,防止发生商、渔船碰撞险情。
据了解,本次专项特许捕捞作业渔船从作业方式来看,桁杆拖虾作业方式主要捕捞的是滑皮虾、红虾、竹节虾等;笼壶作业方式主要捕捞的是梭子蟹、章鱼;刺网作业方式主要捕捞的是梭子蟹、小黄鱼、虾潺等;灯光围(敷)网作业方式主要捕捞的是鲐鱼、鱿鱼等中上层鱼类等。
“渔运船和渔船一同抵达作业渔场,后半夜会有一大批渔船回港。”温岭石塘海洋和渔业行政执法队负责人陈琪介绍,常见的渔获物基本上都能捕捞,带鱼、鲳鱼、龙头鱼、梭子蟹这些市民喜爱的海鲜都将回归。刚开始几天由于供给关系,海鲜价格会偏高一点,一般一周左右就会恢复正常水平。
此外,后期8月16日、9月16日两个时间节点,拖网、张网等其他作业类型渔船也将陆续开捕,市民将全面实现“海鲜自由”。
记者 谢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