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共同富裕的脚步

水阁村:共富路上多点“开花”结“富果”

本报记者张光剑

“我年纪大了,平时在家除了给家人做做饭也没其他活干,来到‘共富工坊’后,每月能有3000多元收入,日子越来越好了。”近日,仙居县田市镇水阁村的柯小莲为家门口的“共富工坊”连连点赞。

水阁村下辖5个自然村,共1050户3202人,剩余劳动力较多。前些年也有人发单,农民可在家做些手工活。但业务量零散、中间环节多,收入不高且不稳定。

今年,水阁村依托农业产业服务中心打造2520平方米的“共富工坊”示范样本,推动来料加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效盘活村内富余劳动力,帮助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增收。

“与过去来料加工分散的自主经营不同,‘共富工坊’旨在形成兴农产业链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打拼,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田市镇党委书记沈均美说。水阁村还建立了“共富工坊”党小组,通过组织建设联抓、党员干部联动、发展项目联推、党建活动联办,实现要素资源集约,已辐射带动田市全镇23个村1000多名农民和低收入群体增收致富,并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吴相桥和吴笑林是父子,也同是水阁村“共富工坊”的经纪人。父亲吴相桥承接了彩灯、圣诞树等加工订单,儿子吴笑林则做起了新能源。

“我接的单子老年人都可以做,没什么技术含量。我儿子接的就需要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吴相桥说,“我儿子想把村里及周边村有意愿的年轻人培训起来,计划培训100多名,现在已经培训了12人。”

“我是水阁村的,在‘共富工坊’做新能源线路加工每天也有200多元收入,吃住都在家里,不比企业差。”今年30多岁的吴仁泽,原先在企业上班,得知村里“共富工坊”培训技术工人,第一时间报名。

“水阁村富余劳动力有500多人,工坊可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每年人均增收2万元至7万元。还可以吸收周边村子的老百姓,特别是低收入农户。”水阁村党委书记吴焕连表示。

水阁村毗邻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该村引进落地农业龙头企业15家,成片流转土地2885亩,形成从种子培育、种植、养殖、加工至终端专卖的产业链,培育了羊肚菌、无花果、油茶、铁皮石斛等区域特色农业品牌。

“不老贝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32户种植户开展羊肚菌规模种植,目前已达200多亩,每亩纯利润达1万—2万元。”吴焕连介绍,仙居县神农科技有限公司每天可帮周边村庄解决约50人的富余劳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与“共富工坊”相配套,水阁村着眼贯通共富产业链,以党建联盟为纽带,系统整合了共富帮扶团,设立“三新”共富培训基地、文化礼堂“共富讲堂”,不定期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

2022-08-09 迈向共同富裕的脚步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52193.html 1 3 水阁村:共富路上多点“开花”结“富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