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馆员牵线搭桥 北门庙清石碑物归原主

▶清光绪二十四年北门庙《永垂不朽》碑

黄晓慧 文/摄

一块清末太平县(今温岭市)县城北门庙的《永垂不朽》碑流失民间后,最近经温岭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温岭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杨正波发现,并积极考证、联系牵线搭桥后,终于物归原主。1月2日下午,温岭市太平街道北门庙管理人员来到城南镇林岙村堂前的旧石板场,将在此经营的太平街道后应村李强根、李晟瑜父子捐赠的清光绪二十四年北门庙《永垂不朽》碑运回庙里。

原来,杨正波在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工作,也是湖漫库区生态搬迁城南区块坑洋村专班工作人员,他在专班上班时要路过李强根父子的旧石板场,在走访石板场时,发现了这块清《永垂不朽》碑以及另一块临济宗传人的墓石。他看到横着倚放在墙边的《永垂不朽》碑上,还有“北城夏禹王庙”等字样,旧石板场主人告诉他这块碑是从太平东门月河汽船埠头附近收到的。他在温岭文史研究馆微信工作群中询问,有群友说,小南门村那边的岗下殿也是禹王庙,但是这块碑上明确说是“北城夏禹王庙”,应当在北门村那边,经查清《嘉庆太平县志》在卷六《丛祠》一节中,有“北门庙 在仰山门内。旧祀平水王,旁祀龙神,新增祀吕祖。”这块石碑应当原是北门庙中的。杨正波说,他计划动员石板场主捐赠给禹王庙。

2023年12月29日,根据杨正波提供的线索,笔者来到了林岙村堂前的旧石板场,察看了《永垂不朽》碑及另一块墓石,并拍摄了照片。这块《永垂不朽》碑宽110厘米,高204厘米,底部有些缺损,顶部刻有两条龙图案,两边还有梅花、竹子、石榴等花木及葫芦图案。横额“永垂不朽”四字,也曾被人凿过,勉强能辨认。第一竖行大行书写“钦加同知衔准补秀水县调署台州府太平县正堂加五级纪录二次陈 为”等字,内容大意为夏禹王庙没有公产,祭祀费用及修整殿宇费用原来都需要兜率,碑文记载,为此,请人捐助银洋买田若干,收租经营供庙里使用,以为长远之计。

还有一块临济宗禅师墓墓石长175厘米,高75厘米,上面刻着“传临济│正宗静│德老禅│师孙第│四十四│世文茂│盛老禅│师曾孙│第四十│八世英│舜元老│禅师之│寿域”等内容,三字一行竖写(“│”符号表示换行),“静德”“文茂”“英舜”这三个法师名字边上,各加了“上”“下”小字。

旧石板场主人李强根告诉笔者,他经营旧石板生意已有十年光景,搬到林岙村经营也有四年左右,收购来的石板,经加工后销售,供园林工程等使用。当得知这两块石板都有一定文物价值,且其中一块可以明确是北门庙原有的,他说,只要庙里需要,他很乐意捐还。

杨正波帮李强根联系上了北门庙及温峤镇妙严寺,动员老李将两件文物分别捐给了北门庙和妙严寺。

1月2日下午笔者来到北门庙时,这块“回家”的《永垂不朽》碑已被立于北门庙庙门前,笔者将原来的录文与石碑作了补充、校正。北门庙管理人员朱海波告诉笔者,北门庙历史比较悠久,是西北两城十八保的保界庙,庙址迁移过两次,这块《永垂不朽》碑确是北门庙原有的,对于北门庙有重要的意义。他非常感谢李强根父子以及牵线搭桥的杨正波等热心人士,接下去将会给石碑安一个底座,好好保护起来。

笔者查阅了《太平县古志三种》后发现,根据落款时间推断,出告示勒石的太平县知县陈,即陈其昌。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碑文中乐助人士陈树钧即仓后街的枕经阁主人藏书家陈襄臣,还有柯作楫,即柯兰舟,是晚清举人。关于这两人的生平,赵佩茳《石芙蓉馆集》中分别有《襄臣陈先生暨配李夫人六十寿征文启》和《故副魁兰舟柯先生传述》《柯兰舟先生哀诔》等文章可资参考。

2024-01-09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91712.html 1 3 文史研究馆员牵线搭桥 北门庙清石碑物归原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