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大家谈

调查研究不种“盆景”

陈 潜

开展调查研究,要因地制宜,深入基层单位,转换角色,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调研过程中力戒形式主义,走近群众身边、解决急盼问题、注重成果转化,变“盆景”为“实景”,推动调查研究不断取得实效。

调查研究要把“根系”扎进群众,不种“无根之木”。百余年来,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既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许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好主意都来自基层、来自群众。如果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不到基层“蹚浑水”“钻刺窝”,仅仅靠“想象”、靠“百度”、靠“我认为”,“组装”出一篇调研文章,那么这类文章就是“无根之木”,自然无法结合群众心声、基层实情作出正确决策,这显然与调查研究的初衷背道而驰。第二批主题教育在群众“家门口”开展,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把身体带到基层去、把心思沉到一线去,把调研的“根系”扎进基层群众,跟群众面对面、背靠背、脸贴脸地深入交流,要听得进群众“怨言”、容得下群众“批评”,抢吃基层问题“热乎饭”,牢牢握紧一手资料,才能开阔思想“眼界”、提升工作“境界”,制定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

调查研究要把“枝叶”精雕细琢,不种“杂乱之草”。部分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也能下得了“田间”、走得近“地头”,但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却点到为止,不深入、不挖掘、不思考,不去解剖麻雀,导致调研文章形同“闲花野草”杂乱无章。要想群众为主题教育拍手“叫好”,就必须找准调研“靶心”、动真碰硬,把基层的问题找实、找准,把问题掰开揉碎,摸清症结所在,列出问题清单,做好调研“答题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加分析问题的能力,将收集上来的“粗枝大叶”精雕细琢、仔细“打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于共性问题要“刨根问底”“举一反三”,不能因为碰到“硬骨头”就打退堂鼓,要坚持出实招、求实效,敢于迎难而上,抓住破解矛盾难题的关键对症下药,理清理顺掣肘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的“杂草堆”“灌木丛”。

调查研究要让“果实”结满枝头,不种“无果之花”。调查研究是体民情、察民意、纾民困、解民忧的有力手段,部分党员干部在调研工作中,对调研主题的确定、调研前期的安排、调研过程的样子做足了“功课”,接待群众、听取问题的态度也很诚恳,但调研结束之后的成果转化却常常“无疾而终”,导致整个调查研究“只开花,不结果”。调查研究要及时建立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限,注重把立知立改与长效常治结合起来,及时把“问题清单”转化成“工作清单”“成果清单”,变“解决一件事”为“解决一类事”,使调研成果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变群众“怨声”为“掌声”,让调查研究结出“累累硕果”。

2024-01-10 “主题教育”大家谈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91762.html 1 3 调查研究不种“盆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