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达人

汪富友:点草成金

汪富友在质检室查看产品。

台传媒通讯员江文辉文/摄

“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都是编帽人。”很多温岭人的早晨,是从一顶草帽开始的。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温岭草编被誉为“指尖产业”,在当地已传承了上百年,至今仍是不少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同样的,温岭草编也孕育了不少龙头企业,位于温岭市箬横镇的名仕帽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60后汪富友是名仕帽业的创始人。从1990年创业,他一路披荆斩棘,艰苦奋斗,不仅让名仕从最初的夫妻档,发展成职工达170多人、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规模上轻工企业,还通过共富工坊辐射带动1.2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坚守草编这一指尖技艺,并逐步走上共富路。他被当地人称为家门口“点草成金”的致富引路人。

“祖宗的产业,不能在我这一代消失”

谈及草编产业,汪富友总会感谢妻子林娇香。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草编从业者遍地可见。年轻的林娇香成为温岭泽国草编厂的收帽员,每天奔波在温岭各个乡镇。“那时候草编很赚钱,赶一个市集,至少能收上千顶。”汪富友说,看着每天风风火火的妻子,正打算外出创业的他,突然萌发了留下来的想法,“这么好的祖宗产业,我怎么没想到,还想着往外跑。”

1990年,汪富友创办了万达帽业。起初,万达帽业只是个家庭作坊,汪富友负责生产,林娇香负责业务。短短数年间,万达帽业迅速崛起,到新千年伊始,成为箬横镇帽业龙头企业之一。

“创业是艰难的。帽业以出口为主,在金融风暴之下,万达帽业一度陷入低谷。”汪富友说,那时候,他想厂里已有百余号工人,如果自己倒了,他们也会失业,关键是当年坚守祖宗产业的誓言也黄了,“所以,我不能让草编在我这一代消失。”

于是,在身边很多人劝他放弃的时候,汪富友借钱留住万达帽业,并接轨国际管理模式,逐渐转型。2007年,名仕帽业诞生,一出手就招募员工150余人,年均发帽达百余万顶,不仅让企业产值突破千万元,还让周边7000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多了一份致富副业。

“帽子看似不起眼,至少管得住温饱”

对于很多人来说,一顶帽子从原料到编织成帽坯,一般每顶赚3至5元,最好的也就8至10元,一天下来,只能收入50元左右。所以,在名仕帽业创办之时,很多年轻人不再把它作为致富首选,转而外出谋业。

“但在箬横农村,许多中老年人一辈子靠编织帽子维持生计。我原本也可以跨行做其他生意的,但就是舍不得他们。”汪富友说,到现在为止,在名仕帽业,中年人占绝大多数,其中20年工龄以上的十之二三,长期为企业供应帽坯的农村妇女,就有近3000人。

“别看帽子赚钱速度不快,但它非常稳。看似不起眼,却至少能管得住温饱。”2003年入职的工人李国青说,他现在每月工资都有五六千元,家里的同辈及老年人,都把编帽当作副业,现在他们家都买了商品房。

汪富友还积极外放业务,把编辫条、搓纸绳等业务,近7成送到骨干编帽人家里,让他们在家里既能编帽子又能做帽草初加工,人均月收入可逾万元。对此,从事帽业近20年的蔡俊逊深有感触,他说自己没读过什么书,连名字都写不好,但现在他对自己的收入非常满意。“很多人不知道帽子的好处,它看似不起眼,却是密集型产业,现在我也买了房,子女也靠它读了大学、结了婚。”蔡俊逊高兴地说道。

随着名仕帽业的名气越来越大,汪富友的事迹也被广为传播。2017年,汪富友被选为温岭市人大代表,成为箬横镇共富领域的带头人。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自选上人大代表后,汪富友逐步把企业的管理权交给妻子、儿子,自己则挤出时间与其他人大代表一道奔波在田间地头,倾听民情民意,为民发声,帮扶群众。甚至,他把自己的办公室也改造成接待选民的工作室。汪富友说,人大代表这个称呼是神圣的,也是对他多年来创业带富的一种肯定,“所以,我无论如何都要干好,不辜负选民的期望。”

“无论是员工还是群众,只要被他知道谁家有困难,老人生病住院的,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来资助他们。我毛估估算了一下,这几年起码有200万元了。”林娇香说。

而在对待客户方面,汪富友也不忘群众利益。

一名新疆客户以前是向菲律宾、泰国等地采购帽子的,但由于成本太高,继而转向国内。“我听说他采购的5万顶帽子是卖给新疆百姓的,基本上没赚什么钱的时候,就主动减少自己的利润,希望对方再降低售价,让当地百姓以最少的价格买到来自浙江的好帽子。”汪富友说,浙江、新疆是亲兄弟,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一次在与四川客户的交谈中,汪富友得知当地群众灯芯草原料输出难的情况后,当即订货30万顶帽子。

如今,汪富友隔三差五就往外面跑,不是与其他人大代表走访调研,就是在联络站接待选民,在调解室参与调解,到基层站所履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选民的期许和信任。”汪富友说。

2024-01-10 民间达人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91774.html 1 3 汪富友:点草成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