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态之基 夯实发展之本

仙居:让水清岸绿景美成为百姓生活常态

永安溪生态堰坝

南峰眺艇

美丽河湖十三都坑

永安溪井头垟生态堰坝

永安溪滩林

如意湖

台传媒记者 张妮婷文 仙居县水利局供图

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水”这个字。

何以治水,何以兴水?做好“水”文章,伴随着仙居发展的全过程。

作为台州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仙居水资源十分丰富。一条永安溪自西向东横贯全县,是仙居县人民自古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幽谷溪流、清澈见底、终年不枯”。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十年间,永安溪巨变,彰显思想伟力。仙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想,从“人水和谐”角度出发,编制《永安溪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规划》《仙居县永安溪综合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等多项规划,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其中仙居县永安溪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成为全省跨界融合治污、旅游、生态、景观、文化等多领域的河流综合治理、项目联合审批的典范工程。

水质更好、防洪能力更强、山水交相辉印,带动全域发展……在这片“八山一水一分田”仙乡大地上,仙居人民用实践,描绘出了一幅新时代治水兴水的宏阔画卷。

【保安澜】

治水让百姓更安居

永安溪主流长141.3公里,是全省第三大水系椒江水系源头,有大小支流38条,全县85%以上人口居住在永安溪流域两岸。仙居人民依水生活,永安溪安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仙居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上世纪末,仙居建造业突飞猛进,河道内无序采砂、非法采砂日趋严重,永安溪主干流及其支流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滩林湿地大量消失,河道防洪能力骤降。

为修复好历史发展给母亲河永安溪造成的千疮百孔,筑牢两岸居民生产生活的安全屏障,2014年,仙居县委县政府正式启动永安溪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2019年,二期工程推进,实施堤防工程、滩槽疏浚工程、河道湿地、水系连通工程等,实现全流域的河道综合治理。

同时,仙居县委县政府清楚,要想做好治水文章,首要的,是整治采砂乱象。

于是,非法采制砂专项整治行动风风火火地开始了,自2017年,仙居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000多人次,刑拘40余人,122处非法采砂点全部封存,38家非法砂场全部取缔,永安溪沿岸的石材加工厂全面关停拆除。

同时,仙居对永安溪沿线2000多个深潭、深坑进行了平整、回填,永安溪迎来了全面禁止采制砂的时代。

近八年的时间,原先坑洼的河道已经自愈,春风拂过,沿岸绿树成荫,新修筑的堤坝为居民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2017年修堤防,我们天天在旁边看,当时想着,以后遇到台风防不防得住?水会不会再漫上来?”埠头镇大陈坑村水碓头自然村村民周天祥今年57岁了,对家门口的变化,他看在眼里,感慨良多。

大陈坑村位于埠头镇北部山区,三面与磐安交界,由半溪、林坑口、大陈、水碓头4个自然村组成,面积广阔。2011年,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村两委决定通过“高山移民”,走“下山”发展的路子。

当时说要搬到山下住,村民本是满怀期待的,但是得知要搬到水碓头,村民们不同意了——

水碓头自然村相伴的河道是永安溪唯一一个五溪汇合口,水面宽阔,水流量大。

“河边是大片的农田,通过自然的地势起伏形成了天然的土坝,根本扛不住大水冲刷,防洪能力很差,一遇到台风,或者暴雨,水很容易就漫上来了。”周天祥回忆。

好在他们的担忧,伴随着永安溪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启动,彻底消散。

2019年,原先的土坝不见了,新堤防的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村庄沿岸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年8月,利奇马台风在浙江登陆,台风带来的暴雨导致水面暴涨,永安溪的洪水一次次冲击着堤防。

“防住了,村子没被淹,太好了!”堤防新建成,挺过了这场大考,这让水碓头自然村村民们心中的大石头彻底落了下来。

如今,水碓头自然村村民依水而居,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守护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打造了吊桥、长廊、仿古水碓磨坊等一系列亲水节点,发展精品民宿,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水碓头自然村是仙居众多村庄通过“治水”实现蜕变的缩影。

自永安溪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启动以来,仙居共治理河道35条,新建堤防3.895km、加固堤防12.374km,新建护岸32.286km、加固护岸29.030km,清淤(清障)长度41.327km,新建闸站1座,新增液压升降坝6座、新增堰坝8座、加固堰坝4座,水系连通长度5.26km。

【优生态】

护水让人水更和谐

正值春耕时期,一场春雨落下,永安溪的水流稍涨,横溪段的涓涓溪水通过横溪堰坝,被引入支流,供给着横溪镇居民们生活生产所需水源。

横溪堰坝就在横溪中学不远处,是老胡公堰堰址,于2017年修建,堰坝坝长160m,坡面按照1:4的坡比,上面镶嵌野山石,形成较为不规整的跌水。

“整个坡面是和缓的,相较于传统的堰坝,生态堰坝去除了鱼类难回游的弊端,兼顾安全、生态等要素。”仙居县水利局河湖事务中心工作人员杨超波边走边说。

仙居在堰坝的生态化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以水生态为统领,始终坚持综合治理与修复,全面打破原来狭隘的水利工程观念,努力实现保障水生态、改善水环境。

此外,仙居还实行了全线生态护岸型式,打造多种生物共存、保护和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具有良好生态景观的近自然的河岸结构。

“生态护岸结构的多孔隙性,为河岸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空间,增加水岸交融,增加河岸的生态性。”杨超波说,“我们还采取了多种形式的生物构造措施,如护岸沿线设置鱼巢、江心岛等,为河流及河岸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如今,一座座生态堰坝成为各地亮丽的风景线,一条条河道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了一幅动人画卷。

在河道两岸,还修建有游步道,行道树的枝条刚刚萌芽。到夏天,枫杨树的枝叶繁茂,这里就变成了密林带,具有遮阴的作用,往来散步的人就多了。

植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具有固土护岸、绿化美化河岸、净化水质的作用,更重要是能为水生生物提供有机物和食物,给水面提供遮阴、沿河岸提供遮蔽条件,为河流和河岸生物提供栖息地空间和生存地。

沿着永安溪游步道一路下来,横溪镇的樱花树、银杏树,白塔镇的桃花,湫山乡的无患子、枫杨树等,各不相同,颇具观赏性。

而河边生长着的那片树林与溪流共生,形成了天然的滨水防护林,改善了滩林结构,丰富了自然景观,稳定和保护河流自然形态,促进形成自然的滨水生态带。

同时,仙居注重“生态+人文”共融,以永安溪综治项目为契机,水利建设工程为载体,深度了挖掘以水利文化、航运文化、水乡城镇与建筑文化、神仙文化与宗教文化、诗书耕读文化、民俗风情文化等为特色的多种文化形式相融合的永安溪水文化遗产,建设了一批展示仙居水文化、水历史主题展览馆、湿地文化园,逐渐成为培育市民对家乡河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的精神纽带。

一步一景,处处美景,永安溪美丽蝶变,居民宜居乐居的背后,是仙居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坚定步伐,是高质量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为了永安溪的一溪绿水,仙居退出了大量医药化工企业;

为了保护永安溪自然水生态,仙居退出淡竹十三都水库规划;

为了水景观,仙居撤销十八都水电站和大瀑布水电站建设,并禁止沿溪截流建电站和沿溪土地开发

……

站在发展的新时代,秉承治水的新理念,在保护治理母亲河这篇文章上,仙居做优了生态底色,交出了高分答卷。

【助共富】

兴水让全域更幸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幸福河湖,发展全域旅游,仙居底蕴雄厚——

永安溪是目前华东地区保留最完好的原生态河道,拥有大北地溪、茶溪、韦羌溪、石壁、木口湖等3万多亩天然滩林湿地,类型丰富,生态系统多样,一年四季色彩变化万端,既有大森林气派,又有北欧森林风光。

依靠“厚实家底”,仙居聚焦乐水富民,致力构建滨水产业网,让老百姓既看得见家门口的美丽,也得到摸得着的收入,十三都坑幸福河湖建设便是其中缩影。

十三都坑,又名韦羌溪,是永安溪第二大支流,发源于仙居县淡竹乡龙潭头十八曲岭。

近年来,十三都坑河道综合治理尊重河流水系自然流态,大力推进河湖水系生态修复,通过农村水系整治,生态护岸治理,使得流域内生态岸线比例达80%以上。

同时,仙居因地制宜建设十三都坑滨水公共空间带,以环神仙居示范带区域为核心区,加快了沿线村庄、道路、河流景观美化改造,高品质建设亲水节点、滨水绿道,新增了一批游憩绿道、天然泳场、露营滩地、景观平台、戏水堰坝等水友好设施,更好满足了当地运动休闲、旅游康养、产业开发等需求。

在十三都坑沿河,口袋公园、驿站、美丽堰坝和美丽池塘等极具水文化辨识度的景观节点,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

“我们以流域内千年古堰感德堰为首的古堰渠灌溉体系和大运河治理名臣潘淑正的治水事迹为典范,深入挖掘了十三都坑水文化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打造高品质沿河文化圈。”仙居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沈钧美介绍,“我们还开发了划艇、漂流、游泳和攀岩等水上友好项目,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如今,十三都坑依托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的生态红利,进一步打响了淡竹乡村旅游品牌,积极发展民宿经济和绿色产业,走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

“从2018年起至今,我县已成功创建8条省级美丽河湖,为全面实现仙居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的迭代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沈钧美表示。

生态绿道同样是带动沿线旅游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仙居沿永安溪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环保河流”建设,打造了沿线210余公里的生态绿道——

从县城永安公园出发,途经南峰山、飞凤洞、漂流码头、木口湖森林公园、杨梅基地、现代农业园、高迁古民居,薰衣草、草莓、蓝莓基地,最后抵达神仙居旅游度假区。

这条绿道串联起仙居大部分自然与人文景观,使得永安溪成为我省生态优良、生机盎然、人水和谐、美丽动人的“绿飘带”和“低碳生活”区。

在永安溪沿线的乡镇、村落,仙居积极开发“四季花海”“永安溪漂流”、民宿、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经济,并谋划绿色产业项目。

如今,依托永安溪沿岸山水资源,全县民宿总数达650余家,全县民宿营业年收入超4亿元。

此外,各式各样的绿色产业正在永安溪的沿线落地生根,韦羌物语古建筑文化博览园项目已基本建成;融创“星野仙踪”影视文旅小镇项目和蓝城•温泉小镇项目也逐渐成形,医疗器械小镇、医化园区、绿地野营基地等集聚资源、吸引游客……

从“生态优势”到“发展胜势”,依托母亲河永安溪,仙居在产业绿色化转型之路上行稳致远,在拥抱永安溪时代中跨步前行。

2024-03-22 筑牢生态之基 夯实发展之本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96877.html 1 3 仙居:让水清岸绿景美成为百姓生活常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