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通讯员唐丽芸文/摄
风吹麦浪满地香,机声隆隆收获忙。5月16日一早,天台县街头镇大旗山村金黄的麦田里穗浪翻滚,申波涛正在给几名农机手分派任务。
申波涛生于1994年,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粮二代”。历经十余年的风吹日晒,他从当初那个白白净净的小伙子,蜕变成了一位皮肤黝黑、体格健壮的“田间大叔”。他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外表上,更体现在对这片土地、这份事业的深厚感情与坚定执着上。
借“机”开路
“干农业太苦了,曾经想过放弃,但到了丰收季,累累硕果让人很有成就感。”申波涛讲起了自己跨越城市喧嚣、选择回乡种田的故事。
申波涛父母从事农业几十年,成立了波涛粮食专业合作社。从小受他们影响,申波涛心中早早种下了一个“田野梦”。2013年,父母通过土地流转,种粮面积从最初的40亩迅速扩增至280亩,人手短缺。见此,申波涛毅然辞掉工作,回家给父母帮忙。
可没多久,申波涛就打起了“退堂鼓”。“早上6点出门,一干就是10个多小时……”但看到年迈父母来回奔波的身影,申波涛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成为这片稻田的坚守者。
“蛮干不长久,我们也必须下血本。”2014年的一天,申波涛得知周边个别种粮大户购买了机械化设备,经过了解,也提出了购买插秧机的想法。
“采用插秧机,可省下每日几千元的人工费用,且效率较人工提高了近30倍。国家还有扶持政策,原价每台17万元,现在只需8万元。”在一次家庭会议中,申波涛细细算了一笔账。得到父母支持后,借助贷款,一台崭新的插秧机开进了合作社。
随后几年,波涛粮食专业合作社的种粮面积大幅度增长,目前已达800多亩。虽然土地租金逐年递增,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但这丝毫不动摇申波涛加大机械化设备投入的决心:今年买旋耕机、明年入烘干机,无人机施肥不可少……就这样,合作社陆续引进大型机械化设备20多台,实现了流水线育秧、机械化播种、智能化田间管理、自动化收割烘干等全流程现代化生产。
以“质”为基
2023年,天台县开展农业亩产大比拼,波涛粮食专业合作社以每亩超900公斤的佳绩名列前茅。然而荣誉的取得并非一帆风顺。
“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土地承包面积不断扩张。2017年,高达1000亩,但亩产仅500公斤。”亩产不高,收益日渐减少。如何提高亩产、确保粮食质量成了申波涛急需解决的难题。
在做好日常田间管理的同时,申波涛打开“探照灯”,寻找问题根源。每日,他都分别记录下每块田地的生长、管理等情况,并对比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他发现了几大制约因素,土地质量差异、管理科学性不强、种植技术薄弱。
找准短板,就要对症下药。那段时间,申波涛积极参加县人社局组织的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包括现代农业理论知识、田间管理实践经验、机械化设备操作技巧等内容,切实提高自身知识技能水平,解决种植技术薄弱的问题。
针对田地质量差异,申波涛转变观念,从“量”的追求转为“质”的跃升。根据前期观察情况,对土地质量按等级分类,舍弃部分土壤不肥沃的地块。“2018年,合作社种植面积直接降到了500亩。”申波涛说,面积大幅减少,一家三口开展日常管理时,也有了更多精力和针对性。多措并举之下,合作社的亩产明显增加,达到了每亩650公斤。
作为农业种植的一个重头戏,申波涛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有了突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合作社其中一块试验田引入了一台病虫检测仪,它可自动分析病虫害类型、预测爆发时间等。“有了这个仪器,我们就可提前知晓预防,确保粮食增收。”申波涛笑着说,去年超900公斤的亩产就是这块试验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