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乡村新农人 田园处处织锦绣

——解读黄岩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浙江省农科院王汉荣研究员在山西省灵丘县开展新农人培训万里行。

40年来,外出瓜农队伍不断壮大,脚步踏遍大江南北,把西甜瓜产业的藤蔓延伸至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

黄岩瓜农协会为瓜农提供服务

菲利克斯为黄岩曦禾 有机农场提供技术支持

今年6月,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杨梅产业促进分会科技下乡暨黄岩东魁杨梅季启动

浙江大学环资学院教授田生科(左) 带领他的博士生团队在红美人种植园

2024年黄岩外出新农人“土特产”培训万里行

台传媒记者郭天宇文 黄岩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佳讯乘风至,橘乡颂欢歌。

11月15日,根据省财政厅官方网站信息显示,全省乡村人才振兴“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建设名单公示,黄岩区入选。根据省里相关要求,省财政将采取“定额+激励”方式予以支持,入选县(市、区)将在建设期限内获得每年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此外还根据绩效评价获得一定激励。

那么,黄岩缘何从众多农业强县(市、区)中脱颖而出?

“黄岩区深入贯彻省委关于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战略部署,践行市委走深走实‘三新’农村共富道路的工作要求。”黄岩区委书记包顺富说,该区坚持“大人才观”,以“组织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引领,完善“新农人”培育体系建设,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全球引才 构建全矩阵人才队伍

10月23日,在黄岩区北洋镇的曦禾有机农场,一箱箱新鲜的有机番茄、黄瓜、辣椒等果蔬正被打包发往各地。

“何为有机,就是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回归最自然的生长模式,种出健康的瓜果。”曦禾有机农场经理林巧于介绍,随着老百姓对生活品质越来越重视,如今,有机果蔬大有市场,通过线上下单,农场还能接到北京、广东等地的订单。

然而,不施化肥土壤的肥力如何保证,不打农药遇到病虫害如何防治,这些难题让“有机”遇到了各种现实问题。正因如此,技术成了突破瓶颈的唯一手段。

为此,黄岩区除了帮助农场积极进行数字化种植转型升级外,区委人才办、区农业农村局、区科协、北洋镇等单位及时联合行动,通过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聘请专家长驻农场,为有机种植保驾护航。

去年,曦禾有机农场迎来了一位“非洲院士”。在2023年浙江台州黄岩柑橘节开幕式上,台州曦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菲利克斯签订技术合作协议。

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Felix Dapare Dakora,南非)是农业化学家、植物生态学家,长期从事生物固氮机理与应用技术研究。他也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非洲科学院前院长、南非皇家学会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以及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我们和田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现在能和院士成为同事一道种地,得到他们手把手的指点,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农场里下地干活的村民们在菲利克斯的指点下,对有机蔬菜的白粉病、番茄裂果等问题进行防治。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如今,像这样“教授下乡”的合作模式正在黄岩不断深化。

早在2012年,黄岩区引进同济大学团队,共建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组建了10余位教授的“智囊团”,将科研基地搬到田间地头,将新技术新理念送进百姓手头,可以说是“一人振兴一产”“一人提升一城”——

聘请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担任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专家智库首席专家,推动宁溪镇乌岩头村、屿头乡沙滩村、北洋镇潮济村等一批“空心村”活态再生;推动浙江大学田生科教授扎根宁溪镇岭根村,合作共建精品柑橘科创基地,带动当地新增精品柑橘种植基地2300余亩,新增就业岗位650余个;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谈献和教授团队带动下,黄岩区中药材产值从2015年不足200万元上升至2023年的4373万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黄岩区委副书记、区长徐礼辉说,“我们不仅大力引进全球人才,也同样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

丰富“农创客”实践,组建区新型瓜农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等行业协会,促进资源互动、人才流动、辐射带动。依托集约农业、芳香产业等新业态实施千名农创客培育工程,累计吸引农创客531名、新农业领域人才4000余人。

配备“十路”人才助力共富,组建区级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专班,培育农业生产经营、农业农村科技、乡村经营管理等“十路”人才。作为首个“浙农才”数字化应用试点,探索全过程服务应用场景,加速贯通地方人才应用系统,培育认定出一批以蒋良珍等为代表的“十路”人才,赋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全面科创 让黄岩字号打出竞争力

现代农业发展不能纯靠天吃饭,还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走进台州田苑农业科技公司的橘树种植大棚,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植物工厂,摄像头、补光灯、光照强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各类数字化设施让人眼花缭乱。

“只要打开手机APP,果园数据一目了然。”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研究员、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田生科介绍,运用物联网技术,即使间隔几百公里,还是可以通过手机就了解到果园温度、土壤湿度等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动遮阳、通风、喷灌等设施,及时调整水、肥、药的施用比例。

2018年,田生科作为台州引进的高端人才落户黄岩西部山区。六年来,他扎根乡村潜心培育柑橘精品,潜心科研让黄岩柑橘更“甜美”,推动黄岩柑橘产业振兴。

“田教授还带我们尝试了新的剪枝技术,通过激光雷达扫描仪对一些优秀果园进行三维重构,分析、学习其剪枝技巧。”浙江大学博士生陈九州说。

实验室内,超薄切片机、激光刻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高光谱成像仪……博士生们在果园实验室内,于各自擅长的领域,分工协作,一项项研究项目正在进行。

田生科的到来,真正让一众种植户“如获至宝”,改变了种植户们靠土办法和自学的状况,开始学习土壤有机肥、菌肥培育等科学种植技术,从传统种植技术转向现代化发展,蜜橘口感和甜度都越来越好,切实带动种植户们增收致富。

同时,田生科还通过研究养分吸收对柑橘品质的影响,生态敏感地带如何控制面源污染等问题,建立了可推广的柑橘种植标准化技术体系。近年来,宁溪镇新增10多个柑橘种植基地,共计2300多亩,柑橘品种数量超过30种。田生科团队还牵头成立了宁溪镇精品柑橘科创协会,带动当地柑橘种植向高端化转型。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

科创可谓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在黄岩,科创的脚步踏遍农业各领域。

上世纪90年代,黄岩瓜农创新种植方式,率先推广应用三膜覆盖栽培技术(地膜+小拱棚膜+大棚膜),改变西甜瓜靠天种植的历史。不仅助推了黄岩精品西甜瓜在种植面积上的扩大,还把西甜瓜的季节性供应变成了全年周期供应,实现“西瓜自由”,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唯有初心,能扛时间沧桑;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浙江硕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开发苗木等作物的种植养护技术,该基地现有土地500亩,生产经营杨梅、枇杷、柑橘等50多种果苗,为各地农户提供技术服务。

该公司负责人、黄岩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会长牟王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苗二代”。“父亲是杨梅苗的嫁接师傅,我从小就感觉父辈很辛苦,长大后发现传统农业需要科创来提升附加值。”牟王斌说。

农创客,关键在“创”。自学、求教、培训等,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牟王斌终于入门,柑橘、枇杷、杨梅……他几乎把所有果树都研究了个遍,并形成了自己对育苗的理解和理论。

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有蝇虫。

黄岩杨梅栽培历史悠久,是浙江省杨梅重要产地之一,更是东魁杨梅的始祖地。杨梅自古生长便受到杨梅果蝇的危害,所有杨梅产区都不例外,通常年份果蝇导致杨梅产量损失达30%—50%。

“这几年,我们采用罗幔技术防果蝇效果可达98%,无需再打药防治,同时有效减轻杨梅的采前落果,提高了产量和品质。”牟王斌表示,他还学习探索出可以通过修剪树枝,来避免大小年的发生。

近年来,黄岩区纳山海英才而用之,为科创搭建平台,建强中国黄岩蜜橘种源研究中心、浙柑所种质创新基地,瓜果农业科技园区、西甜瓜科创园等产业创新平台、科创阵地,激发乡村人才敢当“弄潮儿”、勇闯“新蓝海”,先后推动黄岩蜜橘筑墩栽培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黄岩蜜橘科技小院入选国家级科技小院建设单位。

全链共振 描绘全民共富图景

“我要去甘肃种西瓜,买哪个品种比较合适?”10月23日,在黄岩区茅畲乡茅西路上,各家种子经营部、农资经营部的顾客络绎不绝。

“伴随着现在云南秋季瓜的上市,瓜农今年的生产基本都结束了,大家回到黄岩待一两个月,采购下一季生产需要的种子、肥料、农药等配套农资,便马上又要外出种瓜了。”黄岩区新型瓜农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理事长牟森林说。

黄岩瓜农外出种植的模式最早要追溯到1983年。“那时候茅畲乡的牟秀明带着5个村民,去上海种西瓜,当年赚了1千多元,那时候算是很大一笔收入了。”牟森林说。

由于黄岩“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种植条件限制,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跟着外出种西瓜,才有了如今如此壮大的瓜农团体。“可以说现在全年365天,都有黄岩瓜农种出的西瓜成熟。”牟森林说。

黄岩区自1983年起探索打磨外出瓜果产业发展机制,把西甜瓜产业的藤蔓延伸至全国乃至国外,堪称“追着太阳种西瓜”。目前,黄岩外出瓜农近5.2万人,分布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年产值150多亿元,种植面积近107万亩,外出瓜农每年净收入超30亿元,带动全国近10万群众共同致富。

“现在种西瓜真的方便,只要一个电话,育好的苗和配套农资直接物流送达。”黄岩瓜农牟富彪种了20多年西瓜,如今在云南、甘肃有400多亩种植面积,聘请了专业种植团队和当地工人,也有稳定的供应链。

如今,黄岩的西瓜产业已全链发展,形成合力。成立五大联盟,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为牵引,将种子研发、农资购销、土地流转、金融服务、技术输出、品牌打造、瓜农精神发布等各环节各主体,链接成互惠互利的有机整体。打造“总部强赋能,瓜藤遍天下”的黄岩特色农业“地瓜经济”模式,目前西瓜全产业链产值达150多亿元。

黄岩瓜农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奋斗史,也是一首黄岩人民紧跟时代脚步的赞歌。

黄岩的农业全链振兴,不仅仅在基础农业种植,乡村也正悄然发生着巨变。近年来,乡村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和文化塑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乡村运营”的概念应运而生,而这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

在黄岩区北洋镇,一支来自杭州的乡村运营团队正丈量着每个乡村,挖掘其中的发展资源。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村情民意,我们发现北洋镇有很好的基础条件,不止有现代化农场,每个村庄都各具特色。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产业特点、文化需求,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做到一村一品,围绕农文旅展开乡村运营。”杭州禹上稻乡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乡村运营师严万里说。

无独有偶,有意向尝试乡村运营的不止北洋镇,澄江街道也进行相关探索。近年来,澄江街道立足生态人文优势,深挖柑橘文化,不断丰富文化涵养和业态分布,着力擦亮中华橘源金名片。

黄岩区积极探索将市场行为植入到乡村建设,有效整合、重组和配置乡村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以及内外部资源,充分激发乡村发展内在活力,从而提升乡村的整体价值,壮大村集体经济。

2024-11-18 ——解读黄岩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15161.html 1 3 筑梦乡村新农人 田园处处织锦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