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觉会让人感到幸福

林 立

“反正,家人是最不懂的,但是懂得了解又有什么重要的呢?最终能够让人跨过这道坎的,不是鸡毛蒜皮什么都懂的聪明脑袋,而是手牵手到最后都不会放手的心。结果最终还是家人……”

我是焦虑型人格,即使面对自己爱好的事情,也常常没有细水长流的涵养。比如学琴,就会着急地想更快地学会,一想到还有那么多好的曲子可以学,自己学得慢就焦躁。

唯独在观影这个爱好上,我很早就放慢了心态。在我的片单上,排列着一些众口皆碑的佳作,距离它们上映、上线已经很久。我特意不看,是因为每每在我感到“无片可看”时,从这个片单上选择任意一部,基本没失望过。

上个星期,我从片单中选择了《请回答1988》(以下简称《1988》)。

好了,看到这个片名内心就一连串“啊啊啊”的朋友,我理解你的激动,但凡看过这部韩剧,差不多都这样。

这两年我看过三部韩剧:《信号》《迷雾》《夫妻的世界》,都是开局话题热度极高结局时被骂的作品。和这三部相比,《1988》就像一个天使,虽然目前我只看到第9集(全剧20集),但基本可以判断,结局即使不尽如人意,至少没有观众会发飙。

因为从第一集开始,观众就会牢牢记住韩国首尔道峰区双门洞某胡同这5户人家的每一个角色,差不多每一集的推进,就有一个角色显露出让人深爱的特质。作为电视剧,《1988》也有男女主角的设定,但这部剧就像所有经典剧那样,没有一个角色是平的。

普通的电视剧,特别是那些只图流量话题的烂作,能让观众有激情去讨论的,只有寥寥几个角色和众多剧集之外绯闻纷争。而你只要打开豆瓣相关页面的短评、话题,每一个《1988》中的角色都有各自的拥趸。网友讨论这些角色的语气和心情,对于看过这部剧的人极富感染力。

好像大家讨论的不是虚拟角色,而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有趣的是,不是每个人说起自己的亲朋好友都能引起陌生人的共情,而当这些个体性格套入经典影视角色中时,那种让天涯海角的观众瞬间“喜结良缘”的化学反应是惊人的。

让角色“住”进观众意识之中,这是极难的剧作实力,在当下这个剧集泥沙俱下的时代,做到这一点,难比登天。相应的,作为一篇迟到5年的评论(该剧上线于2015年),要想在无数的赞美、精细的解析之外再说点什么独到的话,也比登天还难。

然而我就是忍不住想写,这就是一部优秀电视剧的魔力。

《1988》最热的话题,基本上是“CP”,这大概是青少年时期泡在偶像剧里的80后一代观众本能的热爱元素。可爱的女主德善最后究竟选择正焕还是阿泽?得知她最后的选择后为各自心仪的男孩喊冤,这是豆瓣相关话题的一道风景线。

《1988》中的爱情,我很感动。我谓之纯之又纯、明心见性。剧中7名高中生是标准的青梅竹马,他们之间是近乎亲情的友情。当他们中的几对少男少女产生爱情时,是很自然,又有些别扭的。剧中人物在这个年纪、环境下的纯爱,观众越是阅历深,越容易受“牵连”。

想必把小孩哄睡后,独坐电脑前被《1988》中孩子们的爱情弄得泪眼婆娑的女观众,会在感慨、感伤退去后,自嘲不已。

男观众也许天然豁免于这类情伤,毕竟高中时看偶像剧也没细腻到哪里去。纯之又纯,我是有感动,不过最打动我的是明心见性。德善、正焕、阿泽三角也好,善宇、宝拉的“虐恋”也好,他们最终和谁在一起,都不是我最感兴趣的。他们在自以为是的恋爱中逐渐明朗的自我天性,才是让我心动的。

优质的恋爱,就是让双方变得更好,“好”的某一方面,就是自知、自省,进而自信。从角色们身上看到这种蜕变,给予我很大的愉悦感。

这大概是为人父后的心态所致吧,自觉成长线条已渐趋平缓,转而关注小朋友的喜怒哀乐。

说到为人父,我觉得《1988》最厉害之处,就是对亲情的“勾兑”。我没用“描绘”,因为我觉得“勾兑”才是对编剧真正的褒奖。

剧中每一户家庭的亲情,我觉得东亚国家的老百姓都会感同身受。5户人家,都是受钱所困的普通家庭,即使更为富裕的阿泽家、正焕家,也是从贫穷深渊中因缘际会爬上一个阶梯的。

讲述老百姓家里丁零哐啷、骂来吵去的事儿,是很多家庭伦理剧都有的亲和力。《1988》的亲和力却让我惊艳不已。

德善爸爸、正焕爸爸、阿泽爸爸、娃娃鱼爸爸,这四个一家之主,将普通家庭爸爸的类型演绎得全面且惟妙惟肖。每个爸爸都有让人落泪的段落,每个爸爸也都有让人恨得牙痒痒的时候。连没出现过的、去世了的善宇爸爸,在儿子善宇和遗孀善宇妈妈的生活细节中,都可琢磨出存在感。

仅说这一队父亲角色,就亲和得让观众爱恨交加了。“我爸爸也这样……”是大多数观众迫不及待发表的观后感。但这些真得近在眼前的父亲们,其实有你看不清的“虚构”部分。

就说第一集出场即俘获观众眼泪的德善爸爸,他在发现二女儿德善夹在姐姐宝拉、弟弟余晖中的痛苦后,贴心地为德善点燃属于她的蛋糕上的蜡烛,说出经典台词:“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因其感人至深,这一幕在抖音上都刷爆了。但其实,生活中,似德善爸爸这种境遇,买醉成性、粗心大意的中年失意男,有几个会为了安慰撒性子的女儿,营造出如此细腻的氛围?当然,电视编剧必须提取日常中最精华的性情,才能成其为人物。

这一幕,其实就是我所说的“勾兑”。

再推之,正焕妈妈离家数日重回家中,发现老公、两个儿子竟然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她不见欣慰,反因“没有存在感”失落不已。被早熟的邻居“娃娃鱼”点醒之后,正焕告知父亲、大哥,3个臭男人配合着演戏,又让自己的愚蠢行径落实到家的角角落落,妈妈见状嘴上开骂,手上收拾,心里舒坦。

我想,大多数受够了家务的妈妈短暂离家回来看到家里清爽干净,睡着都要笑出声吧?但正焕妈妈这种“勾兑后的心态”,不存在吗?肯定是真的。

我想说,这样的勾兑简直太棒了!

《1988》的勾兑只是点睛之笔,它的核心还是细腻的写实。它之所以每一集都能把观众那些讲不出口的“对家庭的心里话”都逼上心头,是因为它看透了在东亚文化形成的人情社会中最本质的价值观:无论生活何其艰难,无论家人如何让彼此心力交悴,只要家人心里有对方,这个家就仍然是所有人活下去的理由。

对于家庭理解的经典台词,《1988》每一集都有。这里摘一段长的旁白,可谓全剧的中心思想了:

“反正,家人是最不懂的,但是懂得了解又有什么重要的呢?最终能够让人跨过这道坎的,不是鸡毛蒜皮什么都懂的聪明脑袋,而是手牵手到最后都不会放手的心。结果最终还是家人。不管是英雄还是英雄他爷爷,到了最后一刻要归去的地方终究还是家人身边。不管是在大门外所受的伤,还是在每个人人生所留下的伤痕,甚至是家人所带来的悲伤,最终站在我这边给我安慰的,还是家人。”

每当我为自己又在一集《1988》结束后红眼睛感到无奈,我就会用“勾兑得真棒”来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这部有多好哭就有多好笑的剧,如果编剧让它再真实一分,就会成为生活本身;再虚构一点,就会成为游戏之作。

我还想写很多,但这5年来,为这部剧牵肠挂肚的观众早把爱它的理由都说完了。我还能找到一个恰当切入点说的是,疫情反复,做好个人防护,窝在家里更安全,大家心里苦,想看看剧放松的话,《1988》再适合不过了。

与其搜肠刮肚再憋一句精妙的总结,不如用一句经典台词吧——“没有必要急切地用真相的冷水,来浇灭那些处于错觉中的人们的幸福。有时,错觉会让人感到幸福。”

此时即是“有时”,享受《1988》带来的错觉吧,不要深究,如果你从中感到幸福,就够了。

2021-01-12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1661.html 1 3 错觉会让人感到幸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