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雄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坐标,城市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市委提出建设省域开放型高能级中心城市,这是台州高质量发展的牵引性工程,是台州推动“二次城市化”的核心指向,也是台州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标志着台州开启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黄金时代”。
台州的光荣与梦想始于工业化。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到坚定不移的“工业立市”,再到转型升级的“制造之都”,台州靠强劲的工业化为城市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同时,大手笔规划、大气魄整合,使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取得显著成绩,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产城融合发展加速。但城市化仍严重滞后工业化进程,中心城市集中度提升缓慢,市区GDP首位度不升反降,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力都不强,而且反过来制约了转型升级。随着人口红利的衰减、土地资源的紧缩、生态环保要求的提高、科技创新成为发展主导力量,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从工业驱动转为城市驱动,要让城市化接力工业化。遵循发展规律、顺应演变趋势,台州未来的发展动能将来自进一步的城市化,以及城市格局的进一步改善。“十四五”期间,台州要坚持把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主引擎”,更加注重城市功能集成、城市内涵提升、城市价值开发、城市能级裂变,努力以城市大发展、大跨越,带动区域赶超发展。
城市的高能级来自高端资源的集聚。集聚也是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背景下调整空间布局、发掘空间红利的重要突破口。台州“一次城市化”不充分、不彻底最突出的现象,就是中心城市不强,集聚力欠缺、辐射力有限。做强中心城市,提升中心城市的支配力、影响力,是台州历届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战略方针,也是城市发展的时代逻辑。当前,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借助区域协调机制发掘经济新动能,区域内各城市面临又一次全面“洗牌”。台州能不能抓住机遇,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再次书写历史新篇章,关键在于克服心理上的自我矮化。要树立信心、勇于担当,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功能,加快高端资源的集聚,在“马太效应”“虹吸效应”的困局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一是着眼改造“散装城市”,深化改革,建立“统筹机制”“共享机制”“匹配机制”,努力实现三区功能同城化、集约化,并提高品位,打造具有辨识度的金名片。撤地设市以来,台州中心城市拉开框架,做大格局,三区奋发有为,“区域”发展有目共睹。但“县治”理念固化,基本上各自为战,自我循环、自我发展,“向心力”不强,互补性欠缺,导致部分功能重叠、产业同构,资源配置低效,“碎片化”现象突出;中心城市显得“留白”太多,气场不足,城市功能发挥削弱。要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着力推进“多规融合”,强化战略协同、资源整合、功能互补、功能集成,变“松散型”为“紧凑型”,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要按照“市级主导、市区协同”原则,理顺城市开发建设体制机制,打通区间壁垒、部门壁垒、层级壁垒,构建科学合理的行政架构,既突出市级综合协调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合理配置市域资源,又克服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和运作习惯,发挥创造性张力,更大程度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市区有机融合和提升,打造与工业4.0匹配的“城市4.0”。
二是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扩大开放,坚持开放心态、培植开放品格、形成开放风气,将对内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让开放成为城市的鲜明标识,让开放赢得更多优质资源的集聚。开放合作是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城市竞争力的强弱表现为集聚功能和辐射能力,也表现为开放程度和开放水平。要坚持以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为核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台州内源型增长模式和思维模式,转变单个城市封闭发展的发展观念,构建双向开放、国际布局、区域融合、市场统筹、要素整合的高质量开放体系,加快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并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最优营商环境。要提高产业结构的开放性,增强城市的国际关联度,努力实现资源要素配置全球化,快速提高经济外向度。要鼓励推动台州企业、台州资本、台州品牌多渠道全方位走出去,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在全球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体系中抢占位置,并引导高端资源不断向台州集聚。要更加积极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深度参与“一带一路”,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谋求发展利益最大公约数,把合作方式做活,把共享机制做实,加强规划、产业、科技、民生、环境治理、人才服务等方面对接,增强开放联动效应,实现合理分工、错位竞争、取长补短、协同发展。
三是提高站位,强化开发区的预设功能,把开发区打造成城市发展加速器,助推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港产城湾一体化。这些年,各开发区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作为经济增长点,要继续增强招大引强、选商选资的主动权,加快引进高端资源,在重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要坚定不移向着打造百亿方阵、催生千亿企业的目标迈进,最大程度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作为城市发展新空间,在强化产业集聚功能之余,要防止研发孵化功能的弱化,缺乏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导致后继乏力、受制于人;要防止综合改革功能的淡化,照抄照搬原来的体制机制,不但没能树立标杆、输出经验,还成为改革对象;要防止扩散带动功能的退化,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能产生示范效应、溢出效应和乘数效应;要防止整体发展定位的异化,变成单纯的工业区,忽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人的集聚是城市发展的主要风向标,要强化产业服务生态系统,坚持把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嵌入城市化过程,大力构建生态、生产、生活一体化,社区、街区、孵化区相融合的新型载体,并加快与相邻城区的融合,成为创业创新的“栖息地”。
历千年和合圣地,享盛世山海水城,创未来制造之都。幸哉,台州!传承与风尚不悖,梦想与窗口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