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林 立
牛年将至,春节期间,若不想外出旅游,还有什么消遣最打发时间又不让人空虚?
我的建议当然是影视剧喽!
院线电影,期待惊喜
原以为去年春节告别了电影院,今年影迷们可以如常在影院内过年。然而,疫情多地零散反弹的现状,已影响了影迷们观影的信心。
不过,只要电影院不关门,我还是会去看这几部电影的。
越是非常时期还能勇敢挺进的电影,越可能是一匹黑马。
当然,也可能只是长相清奇的“骡子”。
想检验,唯一的方法是进影院。那么,下面开始我的推荐(以下电影,根据个人口味预测排序,不代表最终品质)。
1月27日,“不老巨星”刘德华入驻抖音的新闻掀起巨浪,在“刘天王”入驻抖音48小时之后,关注他的粉丝数量达到惊人的4000万。
原本我还纳闷,从来没用过社交媒体的“刘天王”,为什么在这个时间选择短视频平台,一看春节档电影名单,脑中响起“叮咚”声。
刘德华、肖央、万茜主演的《人潮汹涌》,将在2月12日牛年大年初一上映。可以推断,临近春节,刘德华会逐渐增加在抖音上推广《人潮汹涌》的频率。因此,我个人推断,《人潮汹涌》的票房,也许会排进春节档前三名。
当然,再好的宣传手段,也无法撑起一部贺岁档电影的口碑。
如果你看过《人潮汹涌》的预告片,可以感受到这部电影最突出的特色是黑色喜剧元素。刘德华饰演的杀手和肖央饰演的路人甲,因为“失忆”事件,互换身份,带来一连串身份反差引起的笑料。
“失忆”本是个烂俗的梗,按理说用这个梗的故事很难吸引人。好在本片靠“刘德华”这个招牌就赢了一半,而本片质量更大的保障,就是它是一部翻拍电影,翻拍原作是日本高分电影《盗取钥匙的方法》。
在此之前,韩国以日本原作为底翻拍了《幸运钥匙》,和原作四颗半星的好评度相比,韩国版只有三颗半星。
作为第三次翻拍,《人潮汹涌》基本上可以断定不可能超越原作。不过此片的导演饶晓志,又让我很难不期待。他上一部作品《无名之辈》鲜明的个人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二部可选电影,是《你好,李焕英》(以下简称《李焕英》)。
可选,意味着我不一定会去看。不过,影片推出贾玲、沈腾这个组合,时间允许,我还是乐意瞧一瞧的。自从冯小刚那一代的贺岁喜剧逐渐告别院线之后,目前我认为最有吸引力的喜剧电影梯队,就是沈腾领衔的开心麻花团队。
《李焕英》的故事雏形,导演兼主演贾玲早在《欢乐喜剧人》里就用小品形式展现过了。李焕英这个角色,就是贾玲母亲。在小品演出后,贾玲感性地在舞台上讲述了她对母亲李焕英的深切情感。这份母女情,就是她创作“穿越回上世纪80年代与母亲成为闺蜜”的动力。
预告片里,东北风味的喜剧包袱着实让人莞尔。有趣的是,看过小品的观众在预告片里丝毫找不到原作小品中那些煽情的桥段。
没剪辑进预告片,不代表贾玲会取消煽情。这也是需要提醒观众的部分:这是一部喜剧片,但它挠你痒的同时也会用力让你哭。
对于贾玲担当导演,我倒是没那么不放心,毕竟没有谁比她更适合掌控这个亲情故事。只不过这些年那么多喜剧演员接连以导演、主演双重身份推出作品,质量普遍堪忧。
希望贾玲好运吧。
还有三部电影,我极有可能就不去看了。但这三部同样会吸引各自的拥趸慷慨解囊,它们无需推荐也会有可观票房,分别是《刺杀小说家》《侍神令》《唐人街探案3》。
《刺杀小说家》有比较强劲的黑马相。导演路阳这几年的作品都很稳,这次选择奇幻、冒险题材,确实让人期待他从武侠题材跳入现代社会后有所发挥。不过,《刺杀小说家》的剧情简介,确实将我这个年龄层的观众拒之门外了:一个小说家的创作内容影响到他现实生活空间,所以,他被小说中的杀手定为“刺杀目标”……
《侍神令》这个故事,和《晴雅集》有点相似。《唐人街探案3》(以下简称《唐探3》),更无需多说,去年春节我们就在等它了。受疫情影响的这一年,它也在等我们。
看《唐探》前两部还是挺愉快的,唯一受不了的就是宝强同学的笑声和表演方法。但最尴尬的是,我已经一点都记不得前两部讲什么了。
无论预判和实际上映后口碑如何,《唐探3》的票房都会是第一名,这系列就是如此有观众缘。
说罢院线电影,我再推荐点居家观影的私货吧。
在家观影,怀旧精品
往年春节,我总会囤一些近两年全球优秀的电影DVD,在家慢慢欣赏。今年我打算重看两部电视剧。
去年下半年,我追完了韩剧《请回答1988》。这部剧从2015年推出就一直被推为“神作”,我却一直没及时提醒自己看。等到看过之后,我才庆幸不已。
好酒不怕醇,你说,这么好的电视剧我要是5年前就看完了,那会让我在5年后损失多少惊喜呀。
电视剧这个类型,现在已逐渐失去传统光环。很多年轻人家的电视,都没有开通机顶盒,取而代之的是网剧这个新模式。然而,优秀的网剧不仅少,即使在这些网剧中选出佼佼者,和以前的经典电视剧相比,我感觉总体还是无法比拟的。
以我打算重看的港剧《大时代》为例,这部以金融股市为主要叙事元素的电视剧,至今还未有同类题材能超越其地位。
《大时代》上映于1992年,和我同龄的朋友可能都对这部剧有印象,但只记得剧中人物之间令人心碎的亲情、爱情、友情。《大时代》想揭示的人在利益面前的疯狂和人在逆境中的挣扎,当年的我们还不懂,而大人们也并未将自己的感情太过于投入一部电视剧。
然而,时间证明,这不只是一部电视剧而已。
一提到《大时代》,大家还能瞬间将刘松仁、郑少秋、刘青云、陶大宇、蓝洁瑛、周慧敏、李丽珍、郭蔼明等演员的名字和角色联系起来。
可怜可敬的方进新,癫狂偏执的丁蟹。这两个撑起全剧故事框架的男主角,以及他们各自的家庭,浓缩了一整个时代的香港社会乃至上世纪90年代华人世界的情感模式。
其实剧中揭示的很多社会问题,今天仍没有改变。重看这部经典剧,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才会真正感受到优秀电视剧的生命力多么强大,启示意义又是多么深远。
最重要的是,《大时代》虽然底色悲凉,但剧中处处可见小人物在困境中的昂扬、奋进和永不放弃的品质。因此,春节期间重看《大时代》,绝对是个合适的时机。能够让人以更理性、更积极、更自信的状态,重启新的一年。
另一部剧,一说名字,就会形成密集的“弹幕”飞驰而过。
《我爱我家》,对了,就是那部大家偶尔看到相关文章,就会毫不迟疑点击进去重温一次的室内情景喜剧。
如果说《大时代》以大悲剧的冲劲震撼了一代人,那《我爱我家》就是以京味儿包袱的巧劲温暖了一代人。
看起来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部剧,其实有相同的情感脉络,它们的重心都是“中国式家庭”。
我和很多朋友的观点一样,《我爱我家》的成就,远远不仅只有编剧梁左妙笔生花写下的那些机智、辛辣、聪明的幽默对话。一个崭新的、走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以及这个国家善良淳朴的人民在进程中的状态,才是《我爱我家》真正出色的原因。
重看这部喜剧,你可能会在很多当年一笑而过的地方按下暂停键,细品一番,才重新琢磨出真正幽默的味道。
原来,我们的父母长辈以及我们自己,是这样走过一年又一年的,我们真该在新春之际,敬自己一杯。
同时,也应该敬那些才华横溢、尊重历史、尊重艺术的导演、编剧一杯酒。
无论苦难还是幸福,这些电视剧都告诉我们:爱你的家人,善待周围的亲朋;爱你的国家,未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