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保才
温暖是外界给予人身心的感受,这种感受通常是舒适的。
春节到了,人们将告别天寒地冻,迎来温暖的天气。春天备受欢迎,是因为人们经历严冬太久。
除了大自然赐予的温暖,还有一种是社会赋予的。物质的帮助、精神的关怀,都是每个生命蓬勃成长不可或缺的温暖。只不过,不同境遇的人们,对温暖的诉求不一样。
温暖有大有小。大而言之,国家层面设定的生活保障制度,公益慈善组织开展的经常性帮扶活动,是送恒温;小而言之,人与人之间的温言软语、嘉言懿行,也是温暖,“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作为一种需求,温暖已不分时节,与“关心”“关爱”一个意思。大热天给工地施工者送清凉,也是“送温暖”。逢年过节,各级领导下基层走访慰问、访贫问苦,更是送温暖。人们常把缺衣少食的生活比喻成“如坠冰窖”,这个时候,温暖的边际效应,因寒冷而成倍放大。“穷在深山有人问”,这样的送温暖才称得上精准帮扶。
拥有足够温暖的生活是幸福的,但“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不能躺在外源性温暖上不思进取,而应该视之为努力奋斗的一种动力。人是恒温动物,真正的温暖是内源性的,也就是内生的、自我创造的。
每逢牛年争说牛。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被人们交口称赞。如果说温暖是幸福的代名词,那么牛年里,人们要像“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那样,鼓牛劲发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去赢得属于自己的“温暖”。
“奋斗的过程是幸福的”。作为党员干部,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需要走出“舒适圈”,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在此过程中,内心同样是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