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童 言
2月24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传来喜讯。当日6时29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两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环绕器7台载荷将全部开机,开始探访这片人类并不了解的神秘之地。
上海天文台VLBI深空探测指挥中心,为2亿公里外的探测器提供了“精准导航”。在这群专家中,有一位台州人的身影。他就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测控系统VLBI测轨分系统总体组主任设计师——陈中。
陈中今年42岁,温岭市太平街道人。1997年,他从温岭中学毕业,考入四川大学自动控制系。2001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工作。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技术与方法博士毕业。陈中全程参与了探月工程一期、二期、三期VLBI测轨分系统任务,任探月工程二期VLBI测轨分系统数据处理中心、e-VLBI与网络通信系统负责人,探月工程三期VLBI测轨分系统指挥控制与数据处理中心主任设计师。
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又受疫情影响,陈中已经快两年没回温岭了。在过去的2月里,陈中和他的团队坚守岗位,时刻对“天问一号”的飞行轨道进行精密测量。
高中班主任:他是一个特别好学的孩子
“接近一米八大高个”“又瘦又帅”“懂礼貌”……2月26日,记者联系上陈中高中班主任蒋晓南,他对得意门生的第一印象记忆犹新。“我是高二文理分科后开始担任他们的班主任,虽然那个时候他岁数不大,但比起同龄人都要稳重,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不迟到不早退,各科老师们对他的印象都非常好。”
在蒋晓南老师眼里,陈中既是一个特别好学的学生,也是一个懂得如何在繁重课业中放松自己的少年。课余之外,陈中很爱运动,课间会和同学们打篮球、踢足球,曾经还代表学校多次参加比赛。
“陈中还是一个热心的孩子。”蒋晓南告诉记者,虽然不是班干部,但平时经常主动帮助班长处理一些事务,很乐意帮助别人,直到现在他还和班级里面的很多老师、同学保持着联系,“2003年的时候我去上海出差,他知道后还主动联系我,专门过来一定要请我吃饭,逢年过节还经常给我发信息。”
1997年,陈中参加高考,发挥比较稳定。出了成绩后,陈中第一时间找到蒋晓南帮忙参考,他很有把握地告诉老师,“我打算报四川大学的自动控制系。”
“陈中很有自己的想法。”蒋晓南告诉记者,认定的事,他就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好。
高中老同学: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26日下午,记者辗转联系上了陈中高中时的同桌江圣敏,他现在是上海一家公司的高管。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在江圣敏眼中,高中时期的陈中就很爱钻研,且为人随和,“这个老同学不仅学习成绩优异,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而且和同学们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2001年,两人各自从大学毕业后不约而同来到上海工作,陈中进入了上海天文台。对此,江圣敏一开始有些“不理解”:“当时在大多数同学眼里,上海天文台不是一个热门的单位,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嫦娥’‘天宫’,我们几个老同学都在想,他怎么没去一个更好的单位工作,而且一待就是这么多年。”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圣敏慢慢理解了陈中的追求。由于两人的工作都在上海,平时联系也比较多。“陈中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对自己的规划也是一步一步来的。有时候我们一起吃饭,聊到对未来的一些想法,他都是非常明确,且有计划性。”江圣敏说。
今年央视春晚上,主持人公布了“天问一号”顺利被火星捕获的消息,陈中在同学群里一下子成了“红人”,老同学们纷纷表示了祝贺。江圣敏还打趣地说:“陈中,你把我从小想成为温岭科学家的梦想抢走了。”
面对赞誉和老同学的祝贺,陈中却很冷静,一再强调这是老一辈科学家打下的基础:“这是团队的功劳,我只是其中一枚螺丝钉。”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陈中,其实很乐于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江圣敏回忆,他曾邀请陈中为女儿的学校讲一堂关于天文学的课外辅导讲座,陈中欣然答应。“我很乐意为孩子们启蒙,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陈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