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谷尚辉
中午,胡若凡拄着拐来到路桥区残联5楼,打开房门。室内陈设古色古香,墙上挂着书画作品,10来张桌案上摆着一些未完成的书法作品,这里就是路桥区残疾人文化艺术名家工作室。
去年,这个“特殊”的名家工作室正式成立,当地的残疾人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进行相互文化交流的平台。依托残疾人文化艺术名家工作室,路桥残联举办了线上残疾人才艺大赛、文化艺术周、文化创意交流、网红培训等各类活动,积极引导和带领残疾人参与文化艺术活动。
在名家工作室的引领下,路桥区全年举办了31场残疾人特殊艺术巡演和特殊艺术进文化礼堂活动,受益残疾人达580人次,残疾人社区文化体育参与率达97%。
残疾人文化艺术名家工作室能成立,得益于路桥区残联对残疾人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视,也是胡若凡努力的结果。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小说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儿童文学》等刊物发表,曾获福建省“百花文艺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还入选浙江省新荷计划人才库。
“在路桥的残疾人中有一批文艺人才,他们也很热衷于发展残疾人事业。”路桥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罗新生说,但是需要有一个平台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胡若凡也有相同想法。经区残联班子商量,决定成立残疾人文化艺术名家工作室。在大家的努力下,工作室会集了一批残疾人优秀文艺人才,现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人,浙江省法家协会会员1人,市摄影家协会会员2名。去年,他们在华东地区残疾人文创大赛、浙江省第三届残疾人书画摄影大赛以及市残联相关文化艺术活动中共获奖6项。
“他们内心依旧光亮。”胡若凡说,随着社会发展,很多残疾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和追求不亚于其他健全人,而且他们也能通过文化生活的追求找寻到人生价值,这有助于他们融入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对于路桥成立的残疾人文化艺术名家工作室,台州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李义保也很肯定。他说,每个县(市、区)都有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各地也都在开展各类活动,活跃残疾人事业。但是路桥最先开始整合探索,形成机制,成立了名家工作室,起到了辐射效应,非常有利于培养残疾人文化艺术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