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疫视角看人大 在社会治理中应发挥的作用

陈珺耀

社会治理能力既体现在日常社会运行中,更体现在国家和社会面临到重大挑战中。席卷全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国家和社会来说是一场严重的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在疫情大考中显现了独特功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人大履职作为,为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强化了法治保障、提供了民意支撑。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发挥人大制度优势、职能优势、工作优势,为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是人大主动作为、积极履职的重要体现。

一、突出人大的“政治性”,确保人大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正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人大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始终牢记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属性,充分行使地方立法权和监督权,贯彻落实党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项主张。重点做到三点:一是要进一步落实党委对重大立法问题的决策机制,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向同级党委报告重要事项制度,坚持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报请同级党委批准制度,进一步完善在党委领导下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同级政府在立法计划和立法规划的编制、法规草案的起草、立法议案的提出和审议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人大加强社会治理能力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始终围绕中心发展,通过立法的形式,将同级党委关于城市社会治理方面的重要决策和改革措施纳入法治化轨道,从制度上保证党委的重要决策规范化、制度化。三是要始终围绕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注重加强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监督,不断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统筹兼顾中强化治理效能。

二、突出人大的“法治性”,为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提供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制度的胜利是路线的胜利,法治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本次公共卫生事件国内的应对总体维持着社会和谐稳定,告诉我们树立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使人民群众产生法治信仰的重要性,这也是社会治理实现法治化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坚持依法治国,是各级人大的政治责任,助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需要人大发挥三方面作用:一是要坚持依法立法。按照立法法的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地方立法的权限和程序,坚持“不抵触”原则,从制度上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要坚持科学立法。始终坚持地方立法从本地的实际出发,遵循社会治理中的客观规律,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同时,要着眼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从地方立法层面,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规制度建设。三是要坚持科学普法。好的法律关键是深入人心。人大要争当法律普及的“吹号人”,通过广泛普法教育、执法检查、立法调研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加强对宪法法律、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知法、懂法、守法,努力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共识,形成依法办事的浓厚氛围。

三、突出人大的“人民性”,构建加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人民是一切战斗的胜利之源,无论是疫情的阻击战还是发展的翻身仗,都离不开人民的力量。人大工作的根基在人民,发挥作用的力量在人民,依法履职的归宿在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在推进基层自治方面的作用,不仅是疫情防护的关键,更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集中体现。一是要建好平台,广泛集中民智。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基层人大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抓紧抓实,通过联系平台的建设与运用,广泛收集民情,汇集民智,让社会治理更贴近实际,更反映民意。二是要畅通渠道,始终代表民意。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参与社区自治、联防联治等公众管理事件中的效能和作用,促进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更有作为,真正做到集民智、护民安、促民生。三是要完善制度,提升履职能力。人大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履职为民的成效,决定了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效。因此,要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强大动力,加快推进人大制度现代化,不断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推动治理力量下沉,使人大制度在国家治理当中发挥更好、更大、更全面的作用,提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

2021-03-03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5893.html 1 3 从防疫视角看人大 在社会治理中应发挥的作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