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彰显核心价值观·银耀窗口

张哲军:“为人民服务”记了几十年

工作中的张哲军。

本报记者张妮婷文/摄

“激动、自豪、光荣!”回忆起1970年12月7日,在支部全体党员的表决下,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哲军记忆犹新,“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从他入党之时起,便牢牢刻在了心中。1981年从部队转业到临海市检察院工作、退休后成立“银采工作室”,助力矛盾调解……

50年过去了,他从穿着军装的小伙子,成了满脸皱纹的“老张”。今年,张哲军70岁了,时间改变的,是他的样貌,见证的,是他的初心。

退休检察官能做些什么?

“退休了还能干点啥?”自2011年从临海市检察院退休后,张哲军多次自问。

用“迷茫”来形容当时的他再合适不过。直至2014年,他看到市一医院的退休干部们组织义诊活动,当即心里有了打算:“医生退休,医术犹在,我在检察院工作几十年,这一身本领可没退休。医生帮人看病,我为社会解忧。”

此后,他便走上了矛盾调解之路。

2019年,在他的提议下,临海市检察院组织退休老党员、老检察人成立了“银采工作室”,为市民提供法律服务,法律咨询、接访调解社会治理,给未成年人上法律课,为化解矛盾纠纷继续贡献力量。

在临海市检察院一楼的小角落,银采工作室的牌子挂在办公室门口。在临海市矛盾调解中心成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这儿就是张哲军的“调解基地”。

办公室一侧的墙上挂着许多照片,看着这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案件在张哲军的脑海里不断回放。“这是一起盗窃案件引起的损失赔偿,这是一起醉酒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民事赔偿……”

工作室成立之后,他时常接到各种电话。“老张啊,我这个案子,双方谈不下来,要不你来帮忙看看?”日积月累,张哲军接手了不少疑难案件、陈年信访案件,处理起来,相当棘手。

其中有一件,给张哲军留下深刻印象:信访人袁某于1996年6月被打伤,行为人却不知去向,案件一直未处理。袁某多次找相关部门催办未果。

接到该案后,张哲军与工作室老干部们积极查阅卷宗,认真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一方面与有关部门寻求合作,另一方面,耐心细致地向信访人释法说理。

2019年8月,通过不懈努力,信访人袁某终于解开了心结,在临海市检察院签署了息访承诺书。

“19号窗口”成了新驻点

如今,要找张哲军,要到临海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19号(检察)窗口就是他的新驻点。

“去年临海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成立投用,专门为我们检察院老同志开了个窗口,现在接待信访流程规范了,各部门都坐在中心里,我们可以互相探讨案件。”如今,张哲军的矛盾调解室也从检察院搬到了调解中心。

“去年大年三十那天,他还在调解中心给人家化解矛盾。”临海市老干部局组织指导科科长朱烨说,“别人早就放假了,只有他还赶着来‘上班’。”

原来,当天有个案件,张哲军始终放心不下。“那是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行为人打伤了人不想赔,之前已经反复调解多次,都没能成功。”

多次没能调解成,大年三十调解成了吗?

“成了!”张哲军笑着说。原来,在调解过程中,他敏锐地捕捉到有一方亲戚在村里当支部书记,于是他立马联系那位村支书,看能否一起做思想工作。“我们既说情,也说理,当天,这个案件就调解好了。”

每个案件,对张哲军来说,都是一把秤杆,必须找到双方的平衡点。“虽然案件有大有小,但是在老百姓心中,都是大事。”他说,“我们是老同志,经验比较丰富,老百姓相信我们,我们就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

2021-03-14 “身边的感动”彰显核心价值观·银耀窗口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6911.html 1 3 张哲军:“为人民服务”记了几十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