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萌
二十世纪的法国哲学界,充满了立场上的聚合、分离乃至对抗。英国学者、作家莎拉·贝克韦尔以咖啡的轻盈消解哲学的沉重与对抗性,以其物性平衡哲学的理性,将存在主义讲述得温和、轻快、平易近人。正如本书始终试图传达的一个观念:思想很有趣,但人更有趣。
从存在主义先驱克尔凯郭尔、尼采,到胡塞尔的现象学,一直到海德格尔、萨特、加缪、波伏娃相互抗衡的观念,直至后期存在主义转向对人的当下及未来生存的关注,作者为我们呈现出的是相对清晰、完整的哲学发展谱系。
在克尔凯郭尔看来,忧虑是自由的眩晕,人类无时不处在悬崖边上。而尼采主张直面幻觉,不断摆脱与超越自身,遵循一种更为坚定的生存方式。胡塞尔的现象学主张回归事物本身以及经验中心,还原最为纯粹的感官体验。海德格尔则转向至一个脱离形而上学的、晦暗不明的领域,一个供其诗意栖居的有限世界。萨特将现象学转化为杏子鸡尾酒式的哲学,传达出一种关于生存的期望、倦怠、兴奋与忧惧。他抗拒一切黏滞的事物,将人拖入现有境遇乃至阻止我们飞向自由的梦魇。当萨特做着他的英雄主义梦,加缪却在世界温柔的冷漠中找到一种反常的慰藉。他以顽固的、朴素而感性的人道主义,于人性、道德、伦理领域作出斗争与抵抗。
而如今,存在主义同样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思想与观念以异化的方式得以存续:通过支持女权运动、争取同性恋权利、反种族歧视与反殖民斗争,存在主义意味着更多的自由与责任,同样意味着超越哲学的范畴,通往更开阔的层面。不止于在一间咖啡馆里彻夜长谈自由,而是长达整个世纪的跨文化、多维度对话。
当然脱离严肃的内核,你也可以想象自己在拜读一部法国哲学家相轻史。不是印象中哲学味儿十足的互相攻讦,反而平常如生活中朋友之间发生的矛盾,往往立场上的对立才是导致友谊破裂的主要原因。海德格尔反对他的导师胡塞尔,后来他的朋友及共事者也背弃了他。马赛尔攻击萨特,萨特与加缪争吵,加缪与梅洛·庞蒂争吵,库斯勒则与所有人争吵,还在街上揍了加缪。除了友情上的分合聚散,哲学家们的爱情故事也在本书中描绘得引人入胜。
一杯咖啡或杏子酒所传达的哲思,远远超越庸众的想象。若你酷爱哲学,你可以对手中的咖啡作出关于现象学的分析:从飘散着热气的香味,到手握杯壁温暖的触感,流动的色泽,以及舌尖温柔的震颤。想到贾木许《咖啡与香烟》中的一幕,独自坐在咖啡馆的女子婉拒前来续杯的服务员。浸在咖啡与烟草香气里的,轻佻的、漫不经心的对话,展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关系与生活方式。如你所见,人类生存的哲学其实无处不在,我们能够轻易地发觉不同领域在同一主题上的共振,而你我都身在其中。
贝克韦尔将她从哲学中汲取的所有浪漫、深刻与诗意的东西,回馈于我们。曾经打动她的一切,那些关于生命与存在的思考也刚好击中了我。想以波伏娃葬礼中的献词作结,是她生前写的一段关于反思存在与死亡的文字——
“我悲伤地想到了所有我读过的书,所有我看过的地方,所有我积累的知识,而以后都不会再有了,但是生命中其余那些如磷光般闪耀的繁盛,只要我们有幸体验它,它就会继续向人类展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