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致敬守护者

苔山村数次集资,对潘心元烈士墓的整体环境统一修缮。

78岁的老党员王保头。

林 立

但凡烈士墓所在,通常有一段不低的台阶,这一段拾级而上的路,会让瞻仰者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潘心元烈士墓前的台阶,距离并不太长,但陡直的坡度,仍让我们在登顶时喘息良久。

在烈士墓前,听罢张米升和王保头的讲述,我不仅对潘心元烈士感到崇敬,更对苔山村村民90年来的守护敬佩不已。

在王保头老人身上,可以清晰地感知到,那段非常岁月中人与人之间牢不可破的羁绊。正是这种羁绊,让潘心元烈士墓在连“埋葬的是谁”都不确定的漫长岁月里,从未经历荒芜,也从未被村民遗忘。

没有人让王保头去干解说员这件事。他之所以愿意义务承担这份工作,就是因为“潘先生的故事”,他小时候听过太多次。当耳朵里灌满了这位大人物的传闻,这个年轻时当过兵的耿直人,自发地想要系统收集潘心元的事迹。

王保头今年78岁,讲话时身体会轻微抽搐,眼角也因干涩而不时流泪。但他说起潘心元的故事,逻辑清晰,表达顺畅。

王保头说,他的父亲多次在他小时候说过潘先生的事。因为不知道潘心元本名,只知道他是红军干部,是湖南人,所以父亲总是用“湖南爷”来代指潘先生。

因为玉环方言口音,王保头追问父亲:“是‘湖南爷’还是‘河南爷’?”父亲尽量用普通话发音告诉他,是“湖南”。

王保头听完之后,更加好奇,同时觉得费解。为何这么一位人物,却连真名都没几个人知道?他究竟经历了什么?又到苔山做什么?

凭着这股好奇和信念,他用自己的土办法到处走访询问,收集资料。1985年,他终于从一位蒋姓老人那里,知道了潘先生名叫“潘心殷”。这个错误的发音是误传所致,玉环市委党史研究室在考证时,也曾考证到“潘心殷”这个名字。

但得知潘先生大名的振奋和开心,王保头至今都记得。

他说自己询问家乡的老人关于潘先生的事,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你一定要把潘先生的事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潘先生有恩于我们。”

曾经是村委会主任的张米升和同村的老一辈村民,同样为潘心元烈士墓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历次烈士墓的修葺,村民们出钱出力,从前不知道烈士事迹,他们如此付出;在专家们终于考证明晰葬在此处的就是潘心元烈士后,他们更加尽心尽力地维护。

因为他们知道,这位和蔼可亲的“潘先生”,在面对敌人时挺身而出,他的牺牲,展现了共产党的巨大魅力。

“我是真正的共产党,要杀由你们!”

这句话,冲进了当时陪同潘心元一同渡海的村民心中,在苔山村口口相传90年。这句话,比所有详细的历史资料都鲜活。

这句话,让村民们感动至今。

走下烈士墓台阶,即可见分隔于道路两侧的两座雕像。一座是红军战士相会的场景,另一座是一位穿长袍马褂的小个子青年。

这位青年,就是潘心元。

不经讲解,人们很难相信,这尊音容宛若少年的雕像,就是那位挺身而出的共产党人。

这个形象,也许和真实的潘心元烈士有稍许出入,但“他”却是“真实”的。

“老人们描述的潘先生的样子,和蔼可亲,举止斯文。”张米升说。

大多数烈士的外表,看上去就是普通人。而那些守护烈士丰碑的普通人,又让人感觉一点也不普通。

2021-03-19 采访手记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7544.html 1 3 致敬守护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