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屈扬帆 本报通讯员徐丽平
如今在椒江的田间、地头、大棚间,农民少了,“黑科技”多了:自动喷水、自动控温、可追溯体系、不利环境自动报警……信息技术的不断加持,让椒江农业生产越来越“智慧”。
百万鲜花有了专属“管家”
3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下陈街道的椒江冬领鲜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远远就能看到路边的钢架大棚里一片白色和金色的花海。绝大多数花朵已经怒放,工人们正在忙碌地采摘、打包,准备销往全国各地。合作社一共有8个花卉大棚,共4万平方米左右,每个钢架大棚比足球场大得多。
春日的下午,阳光正盛,室外温度20多摄氏度。一帘之隔的鲜花大棚内,却犹如“桑拿房”,一分钟不到,记者就闷出了一头汗,心里正想着:“这么闷热的大棚,鲜花受得了吗?”忽然听到五六米高的顶棚发生异响,抬头看,只见顶棚从中间缓缓向外敞开,如同科幻片里的高科技穹顶,半分钟后,阳光均匀洒在花朵上,和风顺势袭来。而棚内的闷热,也很快消散殆尽,空气顿时变得清新起来。
温度高了,自动打开顶棚;外面下雨,自动关上顶棚;湿度低了,自动打开喷淋;肥力不足,自动施肥……知冷知热、贴心服务,可不正是鲜花最好的“管家”?
从48到0 让农业变工业化生产
这套黑科技养花好“管家”,就是合作社今年刚投入的智慧农业物联网操作系统。“这套智慧农业物联网操作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4月份我们的系统就能升级完成。有了这套系统,不仅让人工从至少48人降到0,有它管着,鲜花品质也大大提高了。”椒江冬领鲜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冬领说,目前,她的大棚正按照植物工厂标准,对花卉种植车间进行改造升级。
记者看到,该系统的中控室设在椒江冬领鲜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里,打开占据半边墙的大屏幕,能实时进行视频监控,对大棚内的生产进行无死角管理。
“我们还装备了物联网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生产环境,对不利环境设定报警,通过物联网设备智能控制系统,控制大棚内的遮阳电机、卷膜机、轴流风机、循环风机等,还可以调节棚内温度和湿度,创造适合花卉的环境条件。”在花卉大棚内,蔡冬领让技术人员给我们进行了一番现场操作。系统还有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精准的施肥,还能每时每刻监控营养含量。这也是花卉品质明显提高的原因。
利用数字化改造后,预计可实现更加精准的大棚内生产环境管理,通过节水灌溉系统,实现精准灌溉,不但可以有效节约用水、用肥,还可以大大节省劳动力。就算不计入花卉品质提升带来的收益,每年,仅项目核心区面积60亩,节省出的人工、用水、用肥等,就达43.8万元。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椒江农业装上数字“引擎”
去年10月,冬领合作社入选省农业农村厅第二批数字农业工厂试点创建主体,同时入选的还有大陈岛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后者专业从事大黄鱼的繁育、养殖、收购、冷藏、加工、销售。企业拥有现代化的大黄鱼生态养殖基地,其中育苗、加工占地面积37亩,海水养殖面积32.52公顷,是目前浙江省规模最大的网箱养殖企业、大黄鱼出品基地,也是国家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农业部高效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连续多次获得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
大陈岛养殖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数字化改造后,将实现大黄鱼的精准化养殖管理,项目实施后,预计节省劳动力成本15%,增加产量20%,增加效益20%以上。
“椒江的农业数字化虽然刚起步,但已迈出重要的一步。这两家企业将重点在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流通营销、质量安全、生态保护等环节,推进数字技术装备的系统集成与综合运用,发挥数字技术综合效能,为全区农业数字化改革打好样本。”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