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王佳丽/文 本报记者杨 辉/摄
站在玉环市海山乡大青岛的高处眺望,平静开阔的乐清湾映入眼帘,宛如长龙的跨海大桥连接着玉环和乐清两市。
而在7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个“海水不干,海贼不断”的地方,海匪、渔霸、风暴,是悬在渔民头上的“三把刀”。
直到一支骁勇善战的“海上轻骑兵”到来,才给这里的百姓带来了希望。
一
这支“海上轻骑兵”,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乐清湾一带开展游击作战的海上部队。
1945年6月,中共瓯北中心县委根据革命斗争的形势发展,组建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海上大队,并在大队长兼政委郑梅欣的率领下挺进乐清湾,逐步建立起以大青岛为中心的乐清湾海上游击根据地。
乐清湾地处乐清、温岭、玉环交界处,扼上海至温州的海上交通咽喉。其沿海形势复杂,反动势力各霸一方。当时,经常在乐清湾海上出没的,不仅有以“护航”为名的国民党政府官办商船,还有三五成群的海匪,前者敲诈勒索,后者打船劫货,谋财害命,老百姓深受其害。
海上大队来到大青岛后,让战士们分住到百姓家中,严格执行纪律,积极帮忙干活。大队长郑梅欣亲自为百姓看病,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与此同时,海上大队游弋于洋面之上,碰见海匪就打,使他们不敢再为非作歹。
这一方的百姓,收获了难得的安宁——渔民可以安心打渔,商人可以放心出海了。老百姓对于海上大队的疑惧消除,躲在岛上秘密山洞里的青年人也陆续回到家中。接着,海上大队又在大青岛创办了小学及夜校,帮大青岛群众办起捕黄鱼船两对……
这支队伍的到来,打击了海贼土匪,解决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困难,还带来先进思想。部队除了出海护航、战斗外,平时就在岛上加紧军事训练,学政治,学文化,还派干部以教书先生身份开展群众工作。老百姓们也“投桃报李”,拥护和爱戴这支军队,用各种方式支持革命事业:担当通讯员传递信息,掩护海上大队行踪,做担保营救遇难战士……大青岛上军民一心,奏响了一首首英勇抗敌的赞歌。
1946年3月,海上大队改称为海山武工队,继续海上斗争。
1946年9月,浙江保安四团第三中队160多人分乘7艘帆船,准备分三路进攻小青岛和大青岛。此时的海山武工队,早已接到老红军张加能“国民党即将进攻”的报告,准备迅速返回易守难攻的小青岛。当时,海潮只涨到一半,部队用的小船陷在滩涂下不了水。大青岛的党员和群众30多人自告奋勇地下到滩涂,将船推下海。
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战士和百姓的军民情意越来越深。战士们把乐清湾根据地看作“外婆家”,把大青岛、小青岛称为“大娘舅”“小娘舅”,老百姓更把部队看作靠山和亲人。1947年春节,驻大青岛的战士们不顾生活困难,把筹募的现钞、布匹全数上交部队机关。岛上百姓见战士们过年冷冷清清,纷纷把战士们拉到家中吃年夜饭。
二
“我爷爷是在前几年去世的,92岁。当年,他也跟着海上游击队闹革命,担任地下通讯员。”大青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叶哲兵说。
叶哲兵是土生土长的大青村人,从小就听着先辈们的故事长大。
当年,海上大队先后在大青、小横床、茅埏、大横床等岛屿建立了党支部,叶哲兵的爷爷叶开黎于1947年10月入党。“爷爷参加了解放洞头的战争。当年,洞头一战打得很激烈,阮禾秀就是在那里牺牲的。”叶哲兵说。
阮禾秀、郑梅欣、林存邦……这些大青村村民耳熟能详的人物,都是当年在根据地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成员。
大青岛上的碉楼,至今铭记着阮禾秀受刑的故事。
1946年8月,阮禾秀化名胡秀到大青岛做社会调查,遇到国民党外海水警大队清剿。阮禾秀在大青岛几名地下党员的掩护下,扮作地下党员胡洪才的亲弟弟胡福才,但还是被国民党兵抓进双层炮楼严刑逼供。
阮禾秀受尽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酷刑,国民党兵甚至拿出十根比绱鞋针还粗的钢针往他的手指头里插。阮禾秀始终咬牙忍痛,以死相抗。大青岛的百姓看在眼里,痛在心中,决定营救阮禾秀。地下党支部安排,由保长杨维舜和岛上年纪最大的杨天福带着老人、妇女一起去做担保,将阮禾秀成功营救。
像阮禾秀一样,当时,玉环的这片土地上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党员和进步青年,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人生价值。“鞠躬尽力同生死,长啸仰天化碧涛”,这句话来自玉环籍书画家叶尚青的诗作《痛悼玉环英烈》,也是烈士林存邦一生的写照。
1945年6月,20岁的林存邦随部队进入海上游击根据地。在海上活动中,他学会了辨别风向、水的流向和摇橹、掌舵。在战斗激烈的关键时刻,他就让船老大隐蔽在船舱里,亲自掌舵作战。
林存邦虽然年纪轻,但成功指挥过多场战斗。1947年6月,他指挥打退国民党武装船队,消灭国民党从西跳登陆大青岛的企图。1948年4月,他和仇雪清一起指挥歼灭国民党自卫队一个加强排。同年10月,他和阮禾秀带队袭击县长毛止熙的运枪队,缴获一批枪支弹药等。战士们都十分钦佩林存邦的指挥才能。
1949年3月10日,林存邦在袭击乐清虹桥的战斗中不幸颈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3岁。
一年多以后,1950年7月,曾和林存邦并肩作战的阮禾秀,在解放洞头的战役中,也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5岁。
望沧波潮涌,青山依旧,英雄永存。
三
自1945年6月进入乐清湾,至1949年4月离开海上游击根据地,这支骁勇善战的“海上轻骑兵”,以乐观顽强的革命精神不断开展斗争。
在近4年的时间里,这支队伍坚持海陆两栖游击战,不断发展壮大部队,推进活动区域革命形势发展,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为了筹集资金,海上大队利用便捷的水运条件做起了生意。大队长郑梅欣指示阮福民在塘垟组织村民到舟山渔场捕鱼,赚到第一笔资金。1946年,因与他人合伙做生意失败,海上部队在楚门重组股东,购买了一艘净载重20吨的运销船。这艘运销船往来于上海、宁波、象山、温州等地,生意做得较顺利,赚了不少钱,较好地完成了筹资任务,不仅解决了地下党和游击队的活动经费,也解决了中心县委和浙南特委的供需困难。
1947年3月,海山武工队在一次洋面护渔时,遭国民党海军“义宁”号炮舰袭击。这是部队遭受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当年8月,中共乐清中心县委成立江北县队,海山武工队改编为玉环区队,仍坚持在海上护航、筹款,并向温岭西区、玉环港北一带开辟新区。
到了年底,玉环区队扩编为括苍支队第三中队。在中共玉环区委配合下,第三中队和括苍支队完成大帝庙奏捷、伏击县长运枪队、飞袭岙环镇、闪击下凤山等几场关键战斗的胜利,形势朝有利于游击队方向发展。
这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1948年11月21日,国民党对游击区发动大规模“围剿”。第三中队得到情报,立即率部队突围,完成安全转移。12月18日,第三中队和中共括苍中心县委宣传部驻在白溪肚脐山做棉衣时遭遇包围,经过近6小时激战,第三中队打退国民党军队三次冲锋并安全撤退。
时间推进至1949年2月,括苍支队进行扩大编制,第三中队的人员也完成重组再编。3月,第三中队和其他中队一起,连续打了几场漂亮战:10日,全歼虹桥镇守军、国民党联防大队两个中队;16日,解放大荆镇;31日,攻打枫林镇,全歼国民党独立团第八连……
黎明的曙光就在眼前。连战连捷,战士们士气高涨。此时,摆在他们面前的还有一个艰巨又激动人心的任务——渡江解放玉环。
4月6日晚上10时,括苍支队船队到达玉环岛西滩,中西东北四路部队皆完成使命。第二天早上7时,玉环城内战斗全部胜利结束。随后,解决坎门和楚门两处的国民党驻军。
1949年4月7日,玉环解放。
(本文参考书籍:《榴岛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