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恩兴
“虽老骥伏枥,但我依旧壮心不已……”3月25日,在路桥区百场党史宣讲进基层活动启动仪式上,银龄先锋宣讲团成员、百岁老党员卢承衡的寄语让在场的人心潮澎湃。当天,“蓬π”云宣平台也正式启动上线。
为推动学习教育全覆盖,目前,路桥区成立了青年理论宣讲团、星火少年宣讲团、南官女儿宣讲团、文艺志愿者宣讲团、银龄先锋宣讲团,将好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持续发出最美学习强音。
连日来,路桥用好用足本地各类党史教育资源,着力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汲取奋进力量。
构筑立体学习网络
蔡若虹的《苦从何来》、关山月的《山长水远》、华三川的《白毛女》……打开路桥区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市民杨琦找到了“红色故事绘”栏目,千余册红色连环画按照描绘的不同时期内容依次呈现在他眼前。此外,里面还有“百年辉煌”“绘声绘色”“奋斗新时代”等专题栏目,鲜活再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为满足新媒体时代电子阅读习惯,路桥区图书馆推出《党史上的今天》特色数字展览,将革命故事重现读者眼前,让党史学习教育资料随手可得、即时能阅。
据悉,《红色故事绘——连环画里的中国共产党100年》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院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党史》为蓝本,梳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所有连环画出版内容,遴选红色经典连环画1000册。
不仅是手机端,在该图书馆大厅内的触摸屏,市民也可以自助点击阅读这些红色故事。
“我们小时候都是从连环画开始了解历史、了解名著。”杨琦说,“现在手机上既可以阅读连环画书籍,也可以语音听书,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
创新传播,凝神聚力。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路桥区各镇(街道)纷纷开展“我和党旗合个影·对党说说心里话”“学党史、读好书”“讲党史、画红船”等活动,确保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起步。
汲取奋进力量
春分时节,桐屿街道小稠村漫山遍野的枇杷树,蔚为壮观。
近年来,小稠村以党建引领乡村蝶变,抓特色农业发展,抓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改善村容村貌、拓宽道路、整治环境卫生、延伸枇杷产业链等一系列措施,把小稠村打造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枇杷只有半个多月的黄金销售时间,如何助农增收?桐屿街道从延长枇杷产业链入手,打造集“体验、休闲、产业、观光”为一体的枇杷旅游精品线路。
眼下,在小稠村村口,名为“秋分·果蔬时间”的农商市场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在这里,不仅有生产枇杷露的“阳光工厂”,也有红色快递集散中心、电商直播共享区。记者在现场看到,枇杷露的生产线正进行最后的安装调试,将于近期投入运行。
“我们正和一家水果零售企业商谈,借助他们的渠道优势,紧跟市场需求,实现枇杷产业发展、销售等信息互联互通。”桐屿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郦湛湛介绍,街道有3700多亩枇杷种植基地,“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推动枇杷产业提档升级,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果’‘甜蜜果’。”
当地还进一步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在推出多条旅游采摘线路的同时,打造专属IP,开发出更多的相关文创产品,进一步提升枇杷产业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