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血缘,却胜似亲人;不是母女,却胜似母女

83岁陈花女照料98岁婶婶20余年

图为陈花女老婆婆正在“做手工”。

本报记者章雪瑶文/摄

在三门县花桥镇金山村,提起陈花女,无人不竖大拇指:“老太太已经83岁了,老伴走得早,20多年来一直悉心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婶婶,真的有副好心肠!”

20多年前,丈夫和叔叔相继离世后,陈花女便似对待亲生母亲一般,无微不至照顾膝下没有子女的婶婶。

每天为婶婶煮饭洗衣、端茶送水;婶婶摔伤骨折,她便将床榻搬至一旁贴心陪护……她用孝心诠释了超越血缘的真情,不仅感动了老人和邻里,也感染着身边的子女和晚辈们。

没有血缘却胜似亲人

金山村村口往里走没几步,就是陈花女家,简朴的民房前,一位手脚麻利的老婆婆正忙着“做手工”,一旁的椅子上,一位更年长的婆婆正在休息。

这位“做手工”的老婆婆就是陈花女,而在椅子上坐着的老人便是陈花女的婶婶,今年98岁的朱春凤。

“你们好啊!来,坐下休息一会儿!”看见有客人前来,陈花女连忙放下手里的活,搬来凳子招呼。获悉记者来意后,她害羞地摆了摆手,“我就是一个农民,不会讲话,没有什么好采访的,婶婶没儿没女,又把我老公当自己的亲儿子带大,照顾她是应该的。”

朱春凤是陈花女丈夫的婶婶。陈花女的婆婆在她丈夫幼年时便已过世,上世纪40年代,她的公公也被抓走当壮丁,一去不返。当时,陈花女的丈夫不到10岁,是叔叔和婶婶将他拉扯长大。

“刚嫁到他们家的时候,我丈夫就像跟亲生父母一样与他们相处,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把他们当作我的公婆。”陈花女回忆道。

2000年,陈花女和朱春凤相继经历丧夫之痛。“我还有儿子、女儿,但是婶婶没了老伴,就只剩她一个人了。”陈花女说。从那以后,陈花女凡事都以婶婶为先,隔三差五踱步到隔壁看看:柴米油盐缺不缺?房间、厕所干净不?被子、大衣是不是该换洗?……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在陈花女的悉心照顾下,婶婶虽然年事已高,但除了腿脚不太便利、耳朵不大灵光外,身体仍然硬朗,好几年没得过感冒,整个人也干净清爽。

一次意外,更贴心的陪伴

2019年7月的一个清晨,陈花女起床后便如往常一样去隔壁看望婶婶。刚到门口却发现,原本这个时间早已打开的前门此刻仍紧锁着。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陈花女一阵心慌,忙来到窗前朝里呼喊,只听到屋内隐约传出婶婶微弱的应答声。她连忙大声叫醒还在睡觉的儿子和儿媳妇,儿子一脚踹开上了锁的房门,大家接二连三地跑进屋内,只见老人侧身趴在床边的水泥地上不能动弹,一只手捂着大腿呻吟。

大家猜测,老人可能是年纪大了,起床时没有站稳摔断了腿。陈花女赶忙让儿子拨通120,怕导致二次骨折,她也不敢随意移动,便为婶婶拿来衣服盖上。

救护车将老人送到三门县人民医院,经诊断确定是大腿骨折,手术后仍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看着病床上打着石膏的婶婶,陈花女满是心疼,“我要留下来照顾她!”

尽管陈花女平日里身体还算硬朗,但医院离家有50多公里,异地陪护诸多不便不说,她还不识字,缴费、打饭等一些琐碎事也够老人家劳心劳神了。

子女们理解这份孝心,但是他们更心疼年迈的母亲。于是纷纷劝慰陈花女回家,由两个儿媳妇代替她留在医院贴身照顾朱凤春老人,一番承诺后,总算打消了陈花女留院陪护的念头。

朱春凤住院的十多天里,陈花女在家仍记挂着,时不时打电话给儿媳妇,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

出院后,陈花女又带着床铺被褥搬到隔壁婶婶家,早晚洗漱擦身、白天聊天解闷、深夜接尿倒水,几个月后,朱春凤终于可以拄着拐杖自己行走。

耳濡目染间孝义家传

走进朱春凤老人的家中,屋里被收拾得井井有条,“床旁边的这个软垫是我小儿子给她钉的,这样不会贴着粗糙的墙,睡觉会舒服一点。”陈花女说。

陈花女有两儿三女,都住在金山村,从小,他们就把朱春凤当做自己的奶奶。母亲多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孝敬老人,他们也都真切地看在眼里。隔三差五,他们会前来看望。

婶侄二人年龄都很大了,平时的经济来源就是政府的补贴和养老保险,孩子们也会给些钱。偶尔,陈花女还会做些轻巧的手工活,打发下时间,顺便补贴家用。

“妈!给你们带了点茄子!”谈话间,二女儿香莲骑车载着满兜的蔬菜前来。听邻居说,二女儿平日里打些零工,生活也比较拮据,但是每次一有好东西总会想着给母亲和“奶奶”都来上一份。

如今,年近百岁的朱春凤老人,虽然满脸沟壑,但安享着幸福的晚年。

2021-04-19 没有血缘,却胜似亲人;不是母女,却胜似母女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10548.html 1 3 83岁陈花女照料98岁婶婶20余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