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领跑?

——解码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

本报记者朱小兵

4月27日,据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信息显示,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84.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7.0%;第一产业增加值43.39亿元,增长4.5%,增速全省第一。

一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发展迎来“开门红”。这背后,有哪些因素在激励推动?当天,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种植业总体平稳向好,春粮面积增幅达5.5%

“我们今年流转了1500亩土地,计划种植300多亩早稻和1200亩左右单季稻。”仙居县新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泮崇新说,最近几年他每年水稻种植面积都超过1000亩。

在台州湾新区,当地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强化“谁种粮谁受益,谁多种谁多得”导向,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奖励一年比一年多,我们种起田来也更有底气。”台州湾新区三甲街道种粮大户陈金良说。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春粮面积约19万亩,增幅达5.5%;油菜面积9.45万亩,增幅达12.66%;蔬菜瓜果面积与常年持平,在田面积约46.2万亩,其中蔬菜面积35.2万亩,莴笋、茄子等蔬菜品类总体稳定。

此外,春茶形势好于去年。截至3月底,全市已收产量826吨,已收产值21002.3万元,同比去年的784吨和19130.5万元分别增长5.36%和9.78%。

“今年春茶开采时间较往年提早2到3天。”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林雨说,“受今年天气的影响,主要是长期干旱和冻害、寒潮影响茶树长势,发芽、生长较慢,但这也保证了茶叶的高品质。”

“二季度,我们将重点在种植业上发力。二季度也是我市主导水果旺季,要重点抓好杨梅、枇杷、葡萄等主要水果品类的生产技术指导和营销,实现提质增效。”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徐春燕说。

畜牧业产能强劲恢复,生猪累计出栏同比增101%

日前,随着位于温岭市箬横镇五湾河东侧的温岭新希望现代化生猪养殖项目的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目前台州市内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场、浙江省内集中养殖量最大的生猪养殖场正式开工建设。

“这个项目投产后,温岭的年出栏生猪数可以增至30万头以上,未来可以满足温岭70%以上的生猪需求量。”温岭市畜牧兽医所副所长林妙顺说,这将大大提高温岭的生猪自给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猪肉价格“降降温”。“在保障温岭当地生猪供应的前提下,该养殖场也将为台州全市提供生猪供应。”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生猪存栏43.85万头,同比增11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32万头,同比增62.4%;

家禽存栏969.43万只,同比增16.6%。一季度全市生猪累计出栏11.83万头,同比增101%。

去年年底以来,临海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生猪养殖项目投产、仙居绿发公司生猪养殖项目投产……全市“一盘棋”,随着一个个生猪养殖项目的“落子”,我市生猪增产保供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猪肉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在肉类消费中占比65%以上。”市畜牧兽医所所长郑卫兵介绍,下阶段将持续抓好生猪生产,把今年的67万头存栏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及各镇(街道),并督促落实。“我们还将加快推进万头以上猪场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投产。”

渔业产量增长迅速,远洋渔业产量同比增71.11%

“我们目前有14艘大型灯光围网渔船在印度洋(公海)开展远洋捕捞作业,这些船是从去年1月份出海的,预计在今年6月左右回来。”浙江兴邦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新忠介绍,这些远洋渔船主要捕捞印度洋鱿鱼、鲐鱼等,产品主要销往山东、福建、广东等地。“去年以来,我们已捕获3.6万吨渔获物,目前市场销售行情相当不错。”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8.39万吨,同比增7.99%。其中,远洋渔业产量1.49万吨,同比增71.11%;海水养殖产量9.54万吨,同比增5.74%。

这主要是去年同期疫情形势严峻,今年一季度国内捕捞渔船作业船只、作业时间明显增多,远洋渔船今年较去年多生产50余天。

我市高度重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成立了渔业安全“百日攻坚”工作专班,建立工作例会、督查督办等制度,形成问题、责任、整改三张清单,实施“挂图作战”。

我市将“船港通”系统作为改革试点的“大数据中心”,实现渔船全天候、全时段、全区域管控,全域实施渔船进出港报告制度,全市“船港通”使用全覆盖,安全终端在线率99.6%以上,渔船进出港报告率、渔船动态掌控率达100%,均居全国首位。

此外,我市还完善县乡两级“港长”组织体系,建立了17个与渔港功能定位相匹配、各种职能全覆盖的渔港管理站,构建“县域统筹、分级运行、综合管理、全域覆盖”的渔港管理新模式。

2021-05-02 ——解码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11811.html 1 3 缘何领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