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渊
(炒米面专家)
造访丽水通济堰,是四月初的一个雨天。
在文昌阁躲了阵子雨,我穿越堰头村的鹅卵石路,终于来到这条千年古堰之前。
时骤雨初霁,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清香。远山碧翠,被云雾笼罩着,雾气仿佛有生命一般,缓缓地流动翻滚。
眼前,是瓯江与松阴溪的交汇处,水声“哗哗”,让人听不清周遭的其他声响。一条巨大的、弧形的白虹,横亘在水面上——那是水流冲过堰坝,所产生的高低落差而形成的景观。白虹之下,就是通济堰。
我曾在一本考古学家著的散文集里,得知通济堰大名:这是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505)、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坝。此刻,得以亲眼所见,我胸中顿生怀古之意。
古人有过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如今只保存在古籍里,看不见摸不着,仅仅图个“纸上热闹”。而有些发明创造,不光以文物的形式留存至今,竟还能经久发挥实际功用。
通济堰,就是这样一个鲜活的、有温度的历史。
我在河边小伫,仔细地阅读导览牌上,关于通济堰的简介和水系图。严格说来,通济堰是一个水利灌溉系统,除了堰坝外,还有蜿蜒纵横整个碧湖平原的渠道。渠道又分四十五里长的干渠、四十八条支渠、三百二十一条毛渠。从水系图上看,渠道分布如同人的神经血管,因势利导,将水引向万顷良田。
导览牌上还说,通济堰最初由詹司马、南司马领衔修造,南宋时,名臣范成大、何澹等,均有修堰之功。囿于篇幅限制,牌上并未展开讲述。
往后的风景,走马观花,我心中一直惦记着古堰的故事。旅游赏景,尤其是人文景观,观实物,仅获得一半体验,另一半的风景在书中。换句话说,读书和行路,缺一不可,读书让行路更有趣味,行路让读书更有底气。
回去后,我查阅与通济堰相关的书籍文章,读到个中的人与事,果然精彩。
话说当年,詹、南二司马奉梁武帝萧衍之命,在松阴溪上修筑围堰,居然修筑出一条拱形堰坝。
对于现代人而言,拱形拦水坝能更好地承受大水的冲力,是力学常识。而1500多年前,二司马的灵感从何而来,史书中未提及,只留下一个神奇的故事:
且说,二司马起初筑堰,每每堰坝刚造好,就被湍急的水流冲毁。一筹莫展之际,忽有一老人指点,神异之物游过之处即为坝址。不久,二人果然看到,一条白蛇在宽阔河面上,游出一条弧线。二人遂沿着白蛇游过的路线,以条木修筑拱坝,成功地横截溪流。
今天的人要去了解千百年前的历史真相,难于上青天。对于老百姓而言,久远的真相并不重要,只需一二则神话故事,就能解释过去——这真是件浪漫的事。
宋代以降,关于通济堰的史料变得翔实起来。北宋政和初年(1111),丽水知县王褆和县学助教叶秉心主持修建石函,俗称“三洞桥”,实现了立体交叉排水,避免了泥沙堵塞渠道。南宋绍兴八年(1138),丽水县丞赵学老完成通济堰灌溉水系踏勘,画出通济堰的水利网络形状,标明湖、塘、渠道,以及石函、叶穴、沿途村庄等,他将图刻石立碑,放置于堰头村的詹、南二司马庙。
古代堰坝何其多,能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通济堰的幸存,多亏其科学的管理制度。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就是该制度的创始人。
宋乾道三年(1167),四十二岁的范成大履任处州知州。此行,他是被贬后重新起用,心想着,不知能干多久,好歹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整治堰渠、制定并撰文《通济堰规》,就是他当政期间,最大的民生工程。
范成大的堰规,对人员管理、经费保障、监督执行等方面,均做了详细规定。如此案牍劳形的工作,本应由小吏衙役来做,范知州对此却亲历亲为,实属罕见。范版的堰规,也为之后各朝沿用。
范成大早年写诗清丽婉转,风格与秦观近似,中年以后,描写民生疾苦、抒发悲悯情怀,这与他在处州任地方官的经历,是脱不开的。
在通济堰的修筑史上,有一人不得不提,在他的主持下,堰坝由原本的木筱结构,改为结石结构。他就是南宋中期的重臣何澹。
何澹是丽水龙泉人,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因此,民间称他为何丞相。何澹是载入《宋史》的人物,可惜名声不大好,史书评价他“急于荣进,阿附权奸,斥逐善类”,导致朝中“贤士为之一空”。
史书论断是否客观,不好说,至少,何丞相对家乡人民不错。通济堰坝用条木拦水,容易漂走、腐烂,需经常修缮。修堰所用的木材,取自左右山林,为公家所有。宋开禧元年(1205),何澹向朝廷奏请重建堰坝。获得许可后,他调兵三千,历时三年,将木坝改成石坝,并用铁水浇灌石坝缝隙,从此千秋永固。
何澹此举,在家乡广受赞誉。只是,石坝建成后,从此不费木材,附近公有的山林,被他趁机占为己有,成了他的私有财产。这般豪横的做法,似乎才与正史对他的描述相符。
元明清以来,通济堰几度兴废。当坝体残破、堰渠淤塞,又逢干旱年时,难免民生凋敝,骚乱四起。所幸,总有梁顺大、樊良枢、刘廷玑等能人,站出来主持大局。这些姓名,被镌刻在报功祠里,老百姓是单纯的,谁治水有功,就纪念谁。
读故事的过程,令人愉悦,通济堰的形象在我脑中逐渐立体——它是古人集体智慧的产物,一代代人,像接力赛一样,一棒接着一棒,才有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匠心独运的创造。同时,通济堰又像一本大书,记录着人性的复杂与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