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经沧桑文峰塔 一方多士赖舒翘

文峰塔石雕

鹤湖和财神庙

文峰塔底座石雕

文峰塔底座石雕

文峰塔底座石雕

文峰塔底座石雕

本报通讯员黄晓慧文/摄

温岭市松门镇幸福村翠屏山上,有一座文峰塔。此塔可说是幸福村的地标,是温岭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直生著《温岭文物简志》这样介绍文峰塔:“在松门镇幸福村翠屏山(象鼻山)上。砖石结构,7层,连基座高16米左右。塔的平面是6角形,中空,塔身宽度最低层外围每边146厘米,内壁每边60厘米,厚64厘米,由下而上逐渐递减。建筑时间约在清初,民国8年重修,塔壁嵌有《重修文峰塔记》一文。塔身造型、铺作、装饰颇多改样,已非原塔旧貌,但通体灵秀挺拔,玲珑可观。”

山下曾有

松门卫“兵工厂”

翠屏山,又称象鼻山、铁局山,当地人因为山上有文峰塔,习称“塔山”。

且看清《嘉庆太平县志》卷之二上有关记载:“伏龙山在松门旧卫城,一名崇宝山。城围九里,东北跨山而筑,横长如伏龙。山后有井。其尽处曰螭山。东小屿名伏龟,距城不远。南有铁局山。国朝江左《铁局山记》:‘伏龙之南有小山,高不过十余丈,长倍之,厥状若翠屏,明初下置铁局,即以名山。松城雉堞若环带,此山为外障。其上有浮图,俯视深崖,可百余尺。下嵌空处为玄坛洞,夕霞朝气,出入其中……”清《光绪太平续志》:“象鼻山在卫治东南,即铁局山(《戚志》见‘伏龙山’下),又曰翠屏山。山顶颇平,城跨而筑之。”

从志书上的这两段记载可知,翠屏山在伏龙山之南,只有十几丈高,长倍之,因形似翠屏,故名。清戚学标《台州外书》称:“松门铁局,在旧卫城东南,江左记云伏龙山之南有小山,高不过十余丈,状若翠屏,明初下置铁局,其上浮图,亭亭矗立。盖当时铸军器处,土人因呼铁局山。”

因为是“兵工厂”所在,所以又有了铁局山的别称。山中有玄坛洞(因避康熙皇帝讳,又有写作元坛洞),玄坛即赵玄坛,就是财神老爷赵公明,所以现在还有座财神庙在山上。

民国时,箬横“浙南才子”毛济美曾在松门教书,留下《松门十二咏》,其中一首咏翠屏山元坛洞:“纤手偏能杀两倭,佳人贞义信堪歌。元坛洞口寻遗石,烈血千年总不磨。”作者原注:“铁局山下有元坛洞,倭寇松时,有民妇避匿其中,二倭犯之,妇手刃二贼,遂自刎焉。今石间犹隐隐有血迹。”

《铁局山记》现被人刻在大理石上,嵌在居士林门边。江左其人,《嘉庆太平县志》卷之十二有载:“江左,一名长卿,号白下,松门世家,麟台子。博览篇籍,为词赋有名。国初,尝为王大将军延至温陵幕,陈遵尺牍,人竞传之。归,筑舍琥溪,花酒自娱,作《乐天词》寓意。遣界后,僦居长屿,自以依人如燕子,有《燕子赋》。尝记《松门遗事》,桑梓故实赖以有传。”

王大将军指的是清廷派出进剿康熙十三年耿精忠之变的和硕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江左曾为温岭《淋头潘氏宗谱》作序言,《盘峰江氏二房宗谱》中也附录有江左所写的《松门伏龙山江氏族谱序》,落款为“康熙元年岁次壬寅阳月九世孙竹林居士廪膳生左书于长山之鹪憩居”,可知至少在1662年时,他便僦居长屿了。

七级浮图七丈高

到翠屏山上瞻仰文峰塔,有南、北和中间三条路可上山,中间这条路就是从财神庙前走过。翠屏山很矮,没几步就到山顶了。若从南边上山,会经过近年用青砖重砌的雉堞,南边山上有一座石质凉亭“幸福明亭”。

文峰塔周围有不少马尾松树,不久前笔者重游此地,塔周广场正在重新浇筑水泥,这可能是幸福村翠屏山环境提升工程中的一部分吧。

现在文峰塔边上,还有陈明园撰文的《重修文峰塔记》碑。陈明园,松门名儒,曾掌教鹤鸣、宗文书院,任松门义塾山长。碑石离底座近处已断裂,碑面一部分残缺,但有些文字可以从以往的记载中找回来。

民国八年重修文峰塔的是松门卫商会会长刘镜秋等人,他的家就在南门街附近的合昌四合院内。刘镜秋的《花隐家庭诗史》稿本中,有一首创作于民国八年八月初一的《文峰塔》诗,题下自注:“即翠屏山古塔,相传造自明初,无碑碣可考,塴塌近半。今夏同人等议修,余监其事,经三阅月告竣树碣。里人陈明园撰文,张启明书丹,爰定斯名。”

诗云:“七级浮图七丈高,宏模经始自前朝。鹤湖深蓄砚池水,鲸海平拖书带潮。千垛长垣争拱负,一方多士赖舒翘。松门自此人文起,山也多情水也饶。”从诗及序中可知,文峰塔之名,是此次重修后起的,目的是为振兴文运,希望“松门自此人文起”。

陈明园的《重修文峰塔记》是这样写的:“翠屏山之有浮图,旧已康熙初圮于火,鹘突谽谺,了无秀气,览者憾焉,相与捐而修之,名曰文峰……纪其事,余曾梦塔上一松,蟠屈横亘十数……足信,丁固腹松,儒者所不嗤也,他日年……者,或森森如松针焉,则兹修为大有造矣!……峰之高出云表,气所钟人,矫矫凝远,洞……亿万斯年,恃为至宝。陈明园撰,张启明 符致祥 刘开泰 毕卫垣 林培 葛启泰 段梁材 同□ 中华民国八年己未中秋吉旦 刘铭藻监修”。

刘铭藻即刘镜秋,谱名昭鉴。

这次修后,到1941年4月时,文峰塔遭遇了日军的炮火。

据有关史书记载,1941年4月,日军对温岭县沿海实施多次轰炸。当月23日,日军100 余人在竹下宜丰带领下从木耳山、石塘登陆,沿途烧毁房屋、残杀平民,后侵入松门镇。24日,日军从松门侵入淋川街,烧毁民房1400余间,全街除一座房屋外,其余皆成瓦砾。

据《温岭遗献录》介绍,1941年3月1日(农历)巳刻,日机轰炸松门时,松门诗人江昭民(1925年生)一家四口死难。他孑遗孤苦,自学成才。他曾任小学教师,工商联文书、会计等职。是温岭诗协会员,松门文峰诗社副主编。著有《江声吟草》。

他有一首《辛巳纪恨》这样写道:“炸及山城并水乡,蹂躏岂独一家亡。同仇薄海风雷怒,不共戴天须血偿。”他曾作《家乡好调忆江南》十首,其中写文峰塔炮火弹痕的:“家乡好,古塔曰文峰。敌国涤仇留作证,饱经炮火弹痕重;教育启蒙童。”他还有一首《丙寅春节登塔山》:“几经炮火屹轩昂,瘢剥弹痕体带伤。敌国深仇难泯灭,不堪旧痕再思量!”

饱经沧桑的文峰塔在1981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温岭市镇两级修复文峰塔,留下了《修文峰塔记》。2019年10月底,温岭市、松门镇两级拨款39.5万元,再次启动了为期2个月的保护性修缮。据当时的报道称,此次主要是修复塔体的外壳,加固开裂的地方,不让损坏程度越来越严重。

“湖心射塔”

是松门十景之一

旧时,翠屏山上的文峰塔与鹤湖相映成趣,是松门十景中的一景——“湖心射塔”。

据《温岭县续志稿》记载,松门旧有十景,分别为梦萦古顶(城西南茶山山头崒)、古洞朝阳(朝阳洞)、青云石室(老虎山玄真洞)、玉井金水(北门外中井)、宝寺梵钟(崇宝寺)、飞涛映日(招宝山玄坛庙)、湖心射塔(翠屏山文峰塔)、灵台望潮(沙路石亭望潮)、鼓楼大佛(鼓楼山前院千手观音佛)、虎溪瀹茗(茶山虎坑道观)。其中,“湖心射塔”的介绍称:“东南翠屏山,有文塔圮于康熙间,民七年商会会长刘镜秋募资重修,碑记为陈公明园所撰。塔下有鹤湖,财神、杨府二庙,一后一右,点缀其间,风景宜人,雁塔倒影入湖,游人每拾石射之,尤饶别趣。”

笔者曾看过温岭档案馆所藏上世纪40年代初的松门地图,发现图上鹤湖,还真像鹤形。现在的鹤湖两头,还有那地图上看上去细如鹤膝、鹤首的水体。

2021-05-25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13785.html 1 3 饱经沧桑文峰塔 一方多士赖舒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