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妮婷
2011年,对张新建来说是特殊的一年。那年,他从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干部,“转身”到仙居县两个村当农村指导员和第一书记。
张新建去的第一个村叫金竹岭脚,后改名金竹溪。当时,该村20多年没建过一间新房,村集体没有一分钱。
一到村里,他便开始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得知许多村民有建新房愿望后,他便三天两头跑相关部门。功夫不负有心人,上级支持的配套资金2000多万元到了!
但接踵而至的是村民的疑虑。“我的房子虽然旧,但还能住人,要是拆了,你走了,新房建不起来,我找谁?”村民吕月娥的一番话,代表村民心声。
要得到这部分村民的理解与支持,比跑项目更难。于是,张新建三番五次上门做村民思想工作。“你放心,新房不造好,我不回去!”在吕月娥家,张新建整整说了两个星期,喉咙说哑了,老人才点头。
之后,金竹溪村农房改造工程顺利推进。3年后,全村259间新房建成。
2018年,金竹溪村村民年人均收入翻了两番,村集体经济壮大到500多万元,还先后获得省级森林村庄、省五星级文化礼堂、市农家乐特色村等多个称号。
按规定,张新建早就可以结束指导员工作,但100多名村民按下红指印,先后4次联名请求延长他的驻村时间,他被留了一次又一次。
2018年12月,他在金竹溪村的第四届任期满了,村民们又千方百计留他。但这一次,他得离开了:组织决定,把他调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视察过的振兴村当农村工作指导员兼第一书记。
“村民们围上来,一圈又一圈跟我道别,最后我向村民鞠了三躬。”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张新建热泪盈眶。
从金竹溪村到振兴村,不同的是赛跑场地,相同的是为民初心。
在振兴村,张新建围绕党建强基础,项目聚人心,产业促发展。引进大白鹅,发展林下经济;搞光伏发电,壮大村集体经济;建党群服务中心、污水零直排、村道路等。两年多时间,投入1000多万元项目资金。
村民变富了,村子变美了。十年里,张新建的头发白了,皮肤黑了,他把全部的心血花在了驻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