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法:盘活老手艺 薄弱村摘帽

金正法正在给新开垦出来的番薯地除杂草。

本报记者郑 红文/摄

晚上8点,临海市汇溪镇北部山区,一座名叫山安的小山村里,村民已陆续熄灯休息。

“祖亮,我们出发吧!”山安村党支部书记金正法叫上巡山伙伴金祖亮,分头出门巡山——防野猪。

“这关系到今年的村集体收入,可懈怠不得。”一顶草帽、一根木棍、一盏手提灯,是他们的标准装备。番薯陆续种下,山里的野猪仿佛闻到了香味,会趁着夜深人静时赶来“搞破坏”。每年的6月到11月,两人义务巡山,风雨无阻。

一心想让村子富起来

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8万元,经营性收入30万元,这个汇溪镇最偏远的山村成功摘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这在几年前,是村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山安村共有488户1169人,但常住的仅五六十人,且以老人小孩为主。2017年,金正法刚上任时,村里集体经济相当窘迫,每年只有1800元的收入,连电费、订报款都交不起。

“俗话说‘有枪没子弹’,手里没钱,想给村里搞点建设都难。”金正法说,那时他满脑子都在想,怎么能让村里富起来——只要肯干、敢干,就穷不了。

“现在时兴绿色、有机,土鸡蛋颇受城里人欢迎,我们山里条件好,可以试试。”金正法拉上几个村干部开始养鸡鸭,镇里领导看见他们卖力,就发动党员帮忙销售鸡蛋、鸭蛋,当年48只鸡鸭带来了1万多元的收入。

“可是,养鸡鸭毕竟不环保,我们又开始想新的出路。”金正法说,山河手工豆面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在临海、三门一带小有名气,但村民们只停留在零散的小买卖和送人阶段。

村里要想富,肯定要结合本村的实际来,为什么不试试把山河的豆面名气打出去?

2018年,金正法向亲戚讨来他一块约1.5亩的荒地,开始尝试种番薯做豆面。番薯丰收,到年底做了近500斤豆面。“而我当初最担心的销路问题,也压根就没有发生——豆面做好那天,附近的村民你10斤我5斤,一天就卖完了。”

这样大好的形式,让村干部们一下子有了信心,决定第二年要大搞起来。很多村民看见豆面畅销,纷纷表示也要开始做豆面。

老手艺鼓了村民口袋

“看到村干部那么努力,有些村民主动提出,要把家里抛荒的土地免费给村里用。”金正法说,2019年,村民抛荒的50多亩土地被重新开垦出来,还引进了新的番薯品种,以提高产量。

不过这一年没有那么顺利,“利奇马”台风风大雨大,加上大面积种植引来了附近的野猪,村干部们积极开展自救,金正法和金祖亮每晚都要分头巡山“防野猪”。“好在年底收成好,当年村集体收入20多万元,山河村终于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2019年起,每年春节前两个月,山安村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村民们忙碌地穿梭在灶台和院子中间,将一茬茬做好的豆面,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一起。

“镇里的党员干部、村里在外的乡贤纷纷为山河豆面找销路,随着山河豆面名声远扬,村里还接待了上海、贵州等省外客户。”金正法介绍,今年番薯种植扩大到了102亩,还加种了5亩的高山水稻,年底预计能给村里带来3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

比起村集体经济的大幅增长,更让金正法感到开心的是村里的低保户、低收入农户也通过种番薯做豆面赚钱了。“去年我光豆面一项就有3万多元的收入,腰包鼓起来了,日子也越过越好。”村民金永水说。

村集体有钱了,村民的干劲足了,村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1-07-02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16245.html 1 3 金正法:盘活老手艺 薄弱村摘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