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丽
暑期托管,是今年夏天家长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我在采访过程中,听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
椒江市民郑女士的女儿上小学五年级,儿子正在上一年级,她倾向于将孩子送到暑期托管班。“我们希望孩子可以去学校,费用比商业托管机构便宜,我们家长也更轻松。不过我会看学校的课程设计是否适合孩子,当然,我们也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她的女儿熙熙不希望暑期长时间待在学校,她认为,可以接受的最长时间是一个星期。
有赞成暑期托管的,自然也有反对的。
高先生的孩子在台州市学院路小学念一年级。今年暑假,他没有给孩子报任何培训班。他认为,孩子一直被“禁锢”在校园里不是一件好事。“暑假就是假期,如果让孩子放假又回到校园,那暑假还有什么意义呢?”
家长不赞成学校暑期托管有各种各样的考量。
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托管班课程设计过于简单零碎,对孩子的学习提升没有帮助;有的家长给孩子报了更有针对性的培训班,希望抓住暑期在学习或才艺上更进一步,实现“弯道超车”;也有的家长提倡“快乐教育”,认为暑期托管是家长对孩子不负责,孩子需要更多自由成长的空间。
除了家长,教师群体也担忧暑期托管全面推行以后,老师的假期会不会变相被剥夺,比如,参与暑期托管服务会不会与职称评优挂钩。
沈老师是临海市某公立小学的语文老师,她所在的学校目前还未开展暑期托管服务。但她和同事们曾经讨论过这个话题,都表示不希望学校推行暑期托管。
沈老师有四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是暑期托管会导致暑假时间缩短,“平时的教学和管理压力比较大,寒暑假是我们休息调整和自我提升的时间”;第二是课程设计方面,暑期托管不允许补课,而主课老师大多难以担当艺术、体育类课程的教学;第三是公立学校给老师的费用补贴不会很高;第四,她也是一名家长,需要抽时间陪伴孩子。但她表示,如果学校真的实行暑期托管,需要她的话,她会参加的。
暑期托管并不是所有家长的需求,它是针对部分“看护难”的家长提供的社会服务。
办暑期托管,是一件好事;办好暑期托管,却是一件难事。学校应该怎么托、如何管?课程设计和学生管理都是关键。
暑期托管不应该作为学期的延续,将孩子们“圈”在教室的围墙之中,而应立足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更多注重孩子兴趣爱好的发掘。
具体来说,应该在内容上增强“趣味性”,用丰富多彩的课程吸引人,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形式上强调“互动式”,打破传统教育的枯燥范式,注重孩子与环境的互动和真情实感的表达;在管理上聚焦“人情味”,让托管服务更具人文关怀。
暑期托管在推行过程中,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师生、家长的具体要求,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的,让教师有所收获,让孩子学得开心,让家长更加安心,而不是出现变相的教育“新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