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 婧文/摄
城市里的“森林公园”
天色渐渐亮起,小城黄岩的苏醒从九峰公园开始。
打太极、跑步、跳广场舞、练瑜伽……晨曦微露,人们在九峰公园开始崭新的一天,这让九峰公园的清晨,氤氲着生活的气息。
九峰公园位于黄岩东郊九峰山麓,1959年建园,前身为瑞隆感应院,后称兴善寺,俗称九峰寺。这里自宋代以来,便是名人学者留诗、潜读的场所。清同治八年(1869年)建九峰书院,因有灵台、文笔、华盖、接引、宝鼎、灵鹫、双阙、卧龙、翠屏九个峰而得名,三面青山环抱,溪水蜿蜒,古木参天,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由于风景秀丽、古迹诱人,而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九峰公园景点,素有一石、二潭、三井和八亭之说。一石指“朗公石”;二井指“铁筛甘井”和“社筛古井”;三潭为桃花潭、响泉潭和云崖潭;八亭是镜心亭、留春亭、仰高亭、望峰亭、夕照亭、甘泉亭、红枫亭、主响泉亭。
九峰还有三塔、六溪和十二景。三塔是瑞隆感应塔和望娘双塔,其中,瑞隆感应塔为北宋建隆四年(963年)所建,系楼阁式仿木结构,八面七级砖塔,是九峰公园内最为古老的建筑之一;六溪是指马尾溪、云影溪、涤砚溪、东高溪、瀑布溪和响泉溪;十二景则为古寺钟声、白云春雪、平林塔影、九凝积雨、双峰插云等,除了前两景不复存在外,其他各景仍历历在目。
若想登九峰山,建议从北门进入公园,经过一座曲折的小石桥,路过一处小院落,再穿过一个亭子,便可到登山入口。
进入主路后,台阶很宽,但坡度也很陡。走上一阵,便可以看见烈士陵园,不远处还有一座凉亭,可远眺黄岩城区。
其实我也挺喜欢爬山的,奈何8月中旬的午后依然闷热,我大概走了半个多小时,还没到半山腰便下来了,爬至山顶还需一个多钟头。如果有机会,你也可以再往上走走,据说能收获满眼苍翠、楼台亭榭。
我很喜欢九峰的山间小路,或深或浅、或明或暗,在台阶旁还能看到些不知名的小花和青苔。最近雨水多,路边的小溪水声潺潺,伴着几声蛙鸣鸟叫,人不多,显得清静。但我想着,九峰最美的季节应该还是秋天吧,崎岖的山道上铺满了落叶,枫叶和水杉红透了,这才是惬意的晚秋该有的样子。
下山后,你可以在公园里再逛上一逛,可惜因为疫情,翻簧竹雕艺术馆、木雕艺术馆和黄岩书画院均未对外开放,之后有机会还是值得再去一去的。
抽屉里的“同款照片”
九峰公园的儿童游乐园,在台州的室外游乐园里算是排得上名号的。这个游乐园里留着台州城许多80后、90后儿时的回忆,说不定在大家的抽屉里,还存有关于它的“同款”老照片。
印象中,我第一次来这里是小学二三年级的秋天。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游乐园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
好像没变——热闹欢快的音乐,红红黄黄、绿绿蓝蓝的游乐设施,大象滑滑梯,疯狂迪斯科转盘和嘎吱嘎吱的过山车,穿着粉红色工作服的阿姨们……
好像变了——夏天三四点的微风、上涨的门票价格、消失的梦幻球球淘气堡,还有,我好像已经坐不上这些游乐设施了……
现在,所有收费的游乐项目都可以充钱到一张IC卡里,玩的时候只需要刷卡,钱用完了,工作人员便会将卡回收,比起以前方便了许多。
这会儿在游乐园玩的人不多,可能是天热,又或者是还没到点,不少游乐区域显得冷冷清清。
在“跳跃毛毛虫”上,只有一个小男孩,由爷爷、奶奶和外婆陪着来的。小男孩每转一圈过来,就会朝大家挥个手,爷爷在一旁举着手机,“豆豆,看爷爷这边,耶!”
虽然这些游乐设施们即便在翻新后,还是透露着斑驳的年代感,但是乐园里的孩子们依旧玩得不亦乐乎。
我又朝公园里走去,时不时就碰上几个提着水桶、水壶的路人,脚步匆匆向山上走去。九峰公园,也是父母辈爱去提山井水的地方。
“往上走,三四百米左右,你就可以看到了,很多人的。”顺着路人指的方向,我也去赶一波热闹。半山腰的井口处围满了人,还有挑着扁担上来的大爷。大爷告诉我,自己家就住附近,家里吃的、喝的水都是从这里带下去的,“我们老黄岩人就是喝着这水长大的!”
我拿着手里的饮料空瓶,也去接上了一瓶。水清澈甘甜、冰冰凉凉的,盖上盖子,瓶身便开始沁出小水珠。一旁的阿姨提着手中的两大壶水,笑着对我说:“你上来就接这么一小瓶啊,下次记得要带大桶来,多装点带回去。”“下次就知道了,带两个桶!”阿姨笑着和同行的姐妹快步下山了。
下山路上,我还碰见了提着水桶的年轻小夫妻、带着老伴的老大爷、一群有说有笑的叔叔阿姨。小桥底下的山溪间,还有卷着裤腿、提着小漏网摸鱼的小孩。
回到山脚的一片空地,已经是傍晚,一群早早吃完晚饭的市民已经在九峰公园里“就位”。在空地的石板凳上、小花园里、凉亭边、树下,三两个人摇着蒲扇,唠着家常;有带着孩子,穿着运动服,在公园的运动器械区做运动的;还有跳绳的、打羽毛球的、散步的、打牌的、喝茶的……
在九峰公园,大家都享受着自己热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