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颜 静
“你好驾驶员,请勿接打电话……”行驶的工程运输车(下称“工程车”)里,车载对讲机传来监管员的实时提醒,驾驶员张师傅立即放下了举在耳边的手机。
对讲机另一头,温岭市重点车辆云智慧监管平台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上,1800多个红点在地图上实时移动,每个红点对应一辆工程车。一出现违法违规动态,监管员马上进行人工干预。
温岭是人口大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任务繁重。随着城市建设推进,工程车、危化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带来了巨大交通安全隐患。
近年来,该市在全省首创“一件事”重点车辆协同智管场景建设,将82家工程车企业下属的1860多辆工程车、2000余名驾驶员统一纳入智慧监管体系,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监管效能有力提升、制度有效重塑。今年1至7月,温岭工程车道路交通事故发案数同比下降23.3%。
从“政府监管”到“共建共赢”
重点车辆管理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痛点难点。2019年以来,温岭以“一件事”理念开展重点车辆协同智管场景建设,占比该市重点车辆总数62.3%的工程车模块率先试行。
如何找寻最佳机制?如何形成最大合力?温岭积极推动从单纯政府监管向社会协同治理转变,创新“保险+协会+政府部门”共管模式,由第三方(保险公司)出资,采用“保企联姻”合作模式搭建智慧大脑,以“互惠共赢”方式破解资金瓶颈。
该项目由公安部门主导,将交通、商务、教育、行政执法等8个部门纳入协同体系,明确各方职责。如公安交警负责对平台预警的违法违规人员及企业进行相应处理;交通运输局负责对平台发现的公路安全隐患进行整治;应急管理局牵头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协会负责强化行业自律,组织开展违规驾驶员教育培训;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执行协同智管各项制度等。
“我们已投入2500多万元用于平台开发建设运营,目前初见成效。今年1至7月,温岭全市工程车出险率较2019年同期下降18.41%。”人保财险温岭支公司副总经理周正国说,项目构建了政府提效能、企业得效益、保险降损失、群众保平安的共治共享多赢格局。
从“粗放管车”到“精细管人”
“这么多‘眼睛’监督着,一有不规范操作,系统就会发起提醒,一些不良驾驶习惯也慢慢纠正。”近几个月,工程车驾龄十几年的李荣军烟瘾渐退,“以前开车一天要抽好几包烟,现在只偶尔下车休息时抽一根。”
所谓“眼睛”,是安装在每辆工程车上的智能设备,包含集AI分析、GPS定位、对讲等功能为一体的终端机,分布在车辆周身里外的摄像头、高清探头以及声光报警雷达等。驾驶员开车前需人脸识别进行人车绑定,而后进入全程可视化、数字化动态管控中。
“过去我们以管企业、车辆为主,但实际上,驾驶员是违法违规驾驶的主体,也应该作为重点车辆管控的抓手。”温岭市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阮锦扬介绍。为此,重点车辆协同智管平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对驾驶员实行全时段、全覆盖式精准监管。
行车过程中,各摄像头捕捉到违法违规行为后,根据情况开启AI智能预警、监管员人工纠正、企业安全负责人介入、交警部门分类查处四级干预,形成对驾驶员的闭环管控。
为进一步规范驾驶行为、降低事故隐患,温岭市工程车运输协会还制定了驾驶员行为积分赋码管理制度,实现从“粗放管车”向“精细管人”转变。
“对于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开车时吸烟等十类行为设置相应分值,实行积分制管理。同时,在手机APP上按照积分高低赋‘红黄绿’码,对‘红码’驾驶员进行停运学习,促使其纠正不良驾驶习惯。”温岭市工程车运输协会会长李文忠说,每月积分累计排名前10的驾驶员还要接受约谈教育。
从“事后处置”到“源头防控”
“公司五六十名驾驶员,以往最怕接到他们电话,担心出事,尤其是晚上,睡觉也不踏实,现在安全问题终于管得住了。”温岭市重点车辆云智慧监管平台运行后,光头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葛福土每天都会关注企业端后台,看着驾驶员违法违规行为日益减少,他日常悬着的心逐渐放下。
阮锦扬告诉记者,过去交警部门对重点车辆的监管主要通过路面发现进行事后处置,对驾驶员的管理被动滞后,约束力有限。平台上线后,依托重点车辆数据专题库,实现协同预警、重点布控、精准打击,形成道路交通安全全领域大平安闭环管控。
“通过驾驶员实时监管、积分赋码日常监管、行业企业内部监管这三个闭环,实现工程车事故从‘事后处置’向‘源头防控’转变。”阮锦扬说,平台运行以来,单日违法违规行为处理量从2万多条降低到1000多条,大多数通过“智能+人工干预”得到纠正。
眼下,温岭正全力优化完善部门协同机制,力争年内实现“两客一危”、校车等其他重点车辆模块上线运行,全面提高重点车辆监管智能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还将持续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县域治理现代化,不断推进重点车辆协同智管“一件事”应用场景向更多领域迭代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