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黄潇以 本报记者曹思思
从玉环出发一路向北,跨越173公里,绕过崇林叠翠的山路,就到了传说中“仙人的住所”——仙居。玉环与仙居,一个是渔海风情,一个是绿水青山,不同的景致却有着同样的情谊。
自2004年开始,玉环市与仙居县建立了山海协作结对关系。10多年来,两地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多领域交流频繁,结出累累硕果。特别是在文旅融合方面,两地更是携手走出了一条崭新道路,带领仙居群众过上村美民富的诗意生活。
“一园一心”引领全域旅游
“一楼坐满了,有一桌快吃好了,要么您先点菜吧。”中午时分,仙居县景园村灶香土菜农家乐里宾客满门,老板娘祝飞飞正忙着招呼上门客,“产业园开园后,游客都被留住了,以前我们年收入才10多万元,现在都有五六十万元了。”
祝飞飞口中的产业园,就是仙居—玉环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
坐落在国家5A级景区神仙居旁的园区,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与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核心不断发展。投用4年多来,五星级酒店、神仙居康养城等一批大项目落地,构建了“八景九氧”景观体系,形成高端度假酒店集聚区、如意湖特色夜游区、特色餐饮区、特色大健康区、特色文化体验区、小镇游步道特色游览区,成为仙居旅游新目的地。
“我们就是以发展为主体,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与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核心,全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仙居农文旅。”仙居—玉环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冯黎灵说,经过几年努力,原来游客来神仙居,爬完山就走了,现在大家往往都能待上一周。
作为高水平“美丽仙居建设”的突破口,产业园除了以“仙居旅游新目的地”的身份吸引、留住游客外,更承担着仙居文旅产业发展大平台、大窗口的作用。
近年来,产业园深入挖掘仙居旅游、生态农业、人文、非遗、古村落等资源,并将其落地成为农文旅项目;依托台州“院士之家”,通过“园所合作”,形成联动招才引智机制,全力做足创新发展文章。在产业园引领下,仙居全域旅游网不断织密铺大,居民在家门口创业致富,真正实现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仅2018年到2019年,产业园接待游客9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50亿元,为周边村庄带来巨大的辐射效益。
“一村一策”带动乡村振兴
“这里原是露天粪坑,还有猪圈牛圈,现在是全村最漂亮的地方。”平时一有空,仙居县景东村党支部书记柯茂连就会来竹石小公园走走,看着村容村貌焕然升级,他的脸上掩不住笑意。
景东村是玉环结对村,位于被誉为“华东香格里拉”的公盂景区周边,因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较多,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山海协作开展以来,玉环、仙居两地政府多次调研谋划,决定将景东村定位为公盂景区旅游配套休闲场所来发展。玉环山海协作干部第一时间驻进景东村,和当地村干部、村民一起,开展环境整治、景观提升、游客接待中心及扶贫帮困等项目建设,为村庄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两地的通力合作下,景东村先后建成农家乐2家,水蜜桃、黄栀花观光采摘基地和红枫基地200亩,全村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7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断攀升。
景东村的蜕变,只是“仙玉”山海协作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玉环仙居将乡村振兴作为山海协作的主要合作内容之一,两地共同谋划,因地制宜,以“一村一策”激活乡村活力。随着山海协作不断深入,一个个项目落地仙居,撬动一方发展。
仙居县岭脚村地处仙居城区北面,紧靠山林,杨梅种植面积1700多亩,97%的农户从事杨梅种植,2016年,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仅9.28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为零。
玉环、仙居以该村丰富的杨梅资源为切入点,利用山海协作援建资金,建起一个集分拣、包装、交易、冷藏储存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引进专业合作社,实现杨梅清洗、抽干、保鲜、包装等系列技术升级,让岭脚杨梅“飞”出大山。
2020年,岭脚杨梅销售额达1200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销往玉环3000多箱,销售额9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杜婆桥社区、岭下张村、岭西村、路口村、完山头、柱岩村等地形成杨梅产业带,做大做强杨梅产业。
“‘仙玉’山海协作的目标是共建、共享、共富。双方合作以来,玉环给仙居带来了一系列的项目资源,仙居也为玉环提供了项目的发展空间。我们相信,‘仙玉良缘’携手并进下,仙居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阔,居民生活将越来越幸福。”仙居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夏明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