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如何服务好老干部,充分发挥“银发力量”的作用?路桥区委老干部局作出了积极探索。
2021年,路桥区离退休老干部共有2990人,作为老干部工作部门,路桥区委老干部局针对退休干部的状况变化,在尊重老干部、关爱老干部的同时,注重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引导老干部们向年轻一代传授专业经验,积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励离退休干部在新时代挑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本报记者林雅婷文 路桥区委老干部局供图
>>>红色引领 离岗不“离责”
鲜活感人的故事,声情并茂的讲述,经久不息的掌声……在新桥镇的“熙时·6070”红色讲堂上,这样的场景时常能见到。
这是一支由参与革命战争的老党员、经历过社会变迁的党员干部、深知红色革命史的退休干部组成的“银雁”红色宣讲团,他们多次组织开展“红色故事会”巡演——“听老党员讲党课”活动,以耳闻、目见、亲历的史实故事讲党史,引导大家学史明理、学史力行。
目前,新桥镇“熙时·6070讲堂”已开展3场主题宣讲、一场专题活动,吸引村社干部、学校师生、党员干部等近千人参加,在指引青少年一代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也让新时代“扶雅精神”得到了传承与升华。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路桥区委老干部局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活党史”的优势,联合路桥区委宣传部、区关工委,组织全区21名“五老党史宣讲团”成员,深入开展“跟着五老学党史、红色基因代代传”活动,组织开展老干部回机关、老战士回“军营”、老教师回校园、老专家回村社、老模范回企业的“五老回家”讲党史巡回宣讲活动,已开展宣讲近200场次,听众达到3万余人次,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如何在党史教育中让老干部们发挥所长?路桥区委老干部局深挖了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无私奉献精神的银雁队伍,通过建队伍、重培训、助帮扶、搭舞台、强保障等多种方式,让老同志从带得了头到乐于带头。
在路桥区委老干部局的发掘下,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银雁带头人,路桥街道退休干部毛国平创作出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三句半《镰刀铁锤求解放》、路桥鼓词《建党百年史册载》登上舞台,向市民们深情讲述党史故事;路桥区文广旅体局退休干部王颖编排了多个鼓词、路桥莲花等节目,讴歌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
薪火相传,队伍建设同样重要。路桥区委老干部局在组织红色宣讲的同时,也重视培养一支政治可靠、熟悉理论、掌握政策、热爱宣讲的年轻宣讲队伍,戴大夫故居义务宣讲员王锦荣加入星火宣讲团后,培养了一批成员,实现从一帮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的流动陪读团老伙计到如今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星火宣讲团”,让队伍更年轻有活力。
讲好党史故事,当好薪火传人,老干部们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路上,一路前行。
>>>用情用心 退休不“褪色”
曾几何时,老职工在退休时身戴大红花、敲锣打鼓欢送的场景,成为几代人的美好回忆。如今,这种隆重的欢送形式已不多见。
“我2019年初到老干部局,在走访过程中,许多退休干部跟我说起,大部分单位取消了欢送退休人员的仪式,退休人员冷冷清清回家,以后每月按时领取退休工资即可,似乎不会再有机会和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单位‘再续情缘’了。从年轻时就开始工作,一直干到60岁,对自己职场生涯的最后一个‘句号’是这样画上的,大家的心里难免落寞。”路桥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王玮玲告诉记者。
服务对象有需求,区委老干部局积极寻求解决办法。2019年初,路桥区委老干部局先行先试,在全区探索开展光荣退休活动,在区委组织部的牵头下,举办了2018年度退休区管干部光荣退休座谈会。同年8月,经过前期多方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与路桥区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机关干部光荣退休活动的通知》,正式推出“七个一”机制规范机关干部退休工作,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
台州市委老干部局以路桥试点为基础,在全市推广开展“七个一”荣誉退休制度,得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鲍秀英批示肯定。经过一年实施,2020年7月,路桥区委组织部、区委老干部局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听取政策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又联合发文《关于全面开展干部退休“十个一”活动的通知》,该项制度实施以来,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成效明显,全区实现了荣退机制从“政策不明”到“导向清晰”转变、荣退环境从“冷冷清清”到“热热闹闹”转变、老干部反响从“有些心寒”到“温馨温暖”转变。
在2020年路桥区举办的“银耀新时代·接力再出发”干部荣誉退休仪式上,退休干部生涯回忆视频戳中了许多人的泪点,它将大家的思绪带回了在岗位上奋斗的光辉岁月,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从翩翩少年到年近花甲,老同志们将青春留在路桥成长的岁月深处,把汗水融入路桥前进的步伐之中。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以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良作风,积极为路桥区的美好明天建言献策,坚持做到退休不‘褪色’,只要党的事业和老干部工作事业需要,会继续听从召唤,不忘初心。”路桥区检察院退休干部王玉怀在发表荣退感言时说。
仪式上,退休干部与新进年轻干部还签署了《师徒结对协议书》,通过新老干部结对,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对年轻干部授其以渔、助其以需、率其以行,促进年轻同志全面健康成长。
>>>接续奋斗 余热映初心
政策条例不理解、邻里矛盾闹纠纷、家里孩子不听话,遇到这些烦心事你会怎么办?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在路桥区螺洋街道,谁家有点大小事情都喜欢让“五老联盟”帮着出出主意。
对于不少人来说,“五老联盟”是个新鲜词,其实“五老联盟”并非只由五个人组成,而是螺洋街道有威望热心肠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代表们组成的社区治理“联盟”,凭借自身阅历和相关专业知识,为社区和谐、稳定发展出力。
其实不止螺洋街道,自2018年起,路桥区全面实施“红色物业”深化城市基层治理,提出成立以“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主体的“五老党建联盟”,吸纳小区老娘舅等热心群众组建调解队,发挥优势,参与社区服务,“五老党建联盟”全面在路桥区铺开。
路桥区委老干部局积极跟进,鼓励老干部积极参与红色物业,2020年,路桥区出台《“红色物业”工作标准》,提出鼓励退休干部将党组织关系迁入小区党支部,从那时开始,路桥区“红色物业”工作成为全市样板,全区72个小区全部建立了党组织,老干部参与红色物业率100%。
今年年初,路桥区委组织部与区委老干部局联手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党建和城市基层党建深度融合,推出“一家三口四当家”的老干部参与红色物业法,将有老干部参与的小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小区自管小组这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铆成一股劲,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经验、威望、人脉优势,当先锋、当管家、当参谋、当导师。
新安小区就是老干部参与社区物业管理获得成效的一个老旧小区,作为路桥区建区以来最早的机关部门集资建房,新安小区在之前的管理过程中逐渐显现了房屋产权混乱导致“无人能管”、物业公司缺失导致“无人要管”、基础设施滞后导致“无人敢管”三大难题,特别是停车问题,原先120个车位根本无法满足1000多辆私家车的停车需求。
在难题摆在众人面前无人解决之时,路桥街道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童学冬站了出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无惧困难,请专家、改方案、做业主们的思想工作、组织大家共同商讨……积极参与到小区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经过改造提升,新安小区的车位拓展到了620个,停车位置多了,秩序好了,邻里更和睦了,居民维护小区环境的意识也提高了不少。
“我退二线后,清闲了很多,但总想着发挥余热做点什么,既然大家信任我,那我一定努力做。”童学冬说。
目前,路桥区共成立功能型党组织20多个,老干部到社区报到400多位,做深做实“银雁治理”项目,构筑起了老干部常态化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发挥机制。
>>>老有所乐 学而且能展
“我很喜欢在老年大学里面跟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又开心又充实。”第一次见到退休干部刘香珠时,精神矍铄的她看上去似乎比同龄人更年轻几分,还不等记者询问,她便忙不迭地表达自己对老年大学的喜爱之情。
乐器演奏、越剧学唱、中医保健……在老年大学里,只要你想学,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种类丰富的课程背后,是路桥区委老干部局内联外引、积极挖掘各类资源的身影。例如利用路桥区文化馆的场地和文化(文艺)专干的资源,开办了越剧、舞蹈等专业的教学点;引进当地的名中医馆——洪福堂国药馆,合作开办中医养生保健课,为老年朋友传授按摩、理疗等养生保健知识等。
与此同时,路桥区老年大学还在体制内纵向发展,向中心乡镇延伸,在开办老年大学分校的同时,大力筛选文化深厚、热心老年教育事业的社会力量联合创办老年大学,积极向行业拓展。自2002年与台州博爱医院联合开办了全省首家老年大学分校——路桥老年大学台州市博爱医院医学分校开始,老年大学先后在2007年联合台州曙光医院创办曙光医学分校,于2017年与兴业银行联合创办安愉学院(路桥老年大学兴业银行分校),在拓展了办学渠道的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老同志的求学需求,打通老干部教育“最后一公里”。
本领学到了,初心不改的老同志们开始想着服务群众,做公益事业,在这样的想法之下,路桥区老年大学艺术团服务队在2015年成立。他们穿梭在路桥的福利院、敬老院、社区等,为群众表演越剧、歌曲、小品、快板说唱、击鼓等各种节目,每年艺术团服务队的公益演出场次都超过30场。
渐渐地,路桥老年大学艺术团服务队“业务”拓展得越来越多,在加入路桥区慈善总会后,他们还成立了路桥区老年大学慈善义工服务队,开始了更加宽广的公益之路。
这些年,他们承包了中盛广场的“台州志愿者服务亭”,为来来往往的市民提供多种多样的便民服务。每年春节前,他们都要到社区开展写春联送祝福活动、到贫困老人家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今年,他们还专门为留在路桥过年的新路桥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帮扶活动。
如今,路桥区老年大学艺术团服务队的成员,已经从2015年的10人拓展到现在的近70人。考虑到身体原因,他们还强行“开除”了几位年纪较大的成员,当被问到“你们觉得累吗”,服务队负责人黄雪贞不假思索说:“不累,帮助别人,让我们觉得很快乐,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