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梦祥)“240次……220次……206次……173次,下来了!心率下来了!”10月7日中午,天台县人民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病房里,正在进行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一名胎龄7个多月的早产儿成功脱险。
当天早上5时许,出生7天、体重仅1.53公斤的早产儿心心(化名)突然出现心率增快,达1分钟230多次。因为早产,心心存在呼吸窘迫、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各项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完善,若不及时抢救,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患儿长时间心律失常不能纠正,随时可出现多系统多器官衰竭,进而危及生命。”天台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庞福珍介绍,迅速检查后,初步考虑是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心房颤动。然而对于这么小的早产儿来说,在人工呼吸机治疗下,合并心房颤动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在与家属沟通后,新生儿急救团队迅速给予药物复律治疗,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患儿心率仍波动在220—240次/分钟,治疗效果不佳,抢救遇到了瓶颈。
怎么办?庞福珍当机立断提出进行电复律。“当时的情况真的十分危险,为慎重起见,我立即电话联系了省级儿科心内科专家竺主任和我院心内科专家,一起分析病情后认为,虽然电复律对新生儿治疗风险较大,可对当时的患儿而言是唯一的希望了。”庞福珍介绍,电复律是用设定的电流通过心脏,使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步除极,恢复心脏跳动。“这项技术在成人已经很成熟,而对于儿童,特别是这么小的早产儿还是有挑战性。电复律在整个台州市,甚至在省内的新生儿科,案例都非常少,而且心心基础疾病多,体重轻,操作难度不言而喻。”
抢救前,医护人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细心地垫上了纱布。“同步!2J!充电!放电……”当天中午12时许,庞福珍协同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蔡磊,对心心进行电复律治疗。
幸运的是,一次操作后,心率立即缓下来了。复查心电图后,显示窦性心律,抢救成功了!医护人员悬着的心这才放下了。
记者了解到,为保证危重症新生儿能得到有效救治,天台县人民医院儿科不断完善会诊抢救绿色通道,同时不断加强30周以上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败血症等常规化抢救能力培训,努力打造训练有素、反应快捷、技术全面的急救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