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钟露雅
“结完亲就是一家人,他们就是你的亲哥哥!”近日,一场特殊的“结亲”仪式在临海市永丰镇方家岙村办公楼举行。13岁的女孩齐齐挽着母亲的胳膊,满脸羞涩。一群身穿绿色军装的武警官兵,即将成为齐齐的“亲哥哥”。
顶梁柱倒下,母女相依为命
事情要从13年前说起。
方家岙村地理位置偏僻,四面环山。村民以种植柑橘、杨梅、枇杷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或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小伙子毛刚就是其中之一。
那年,他来到宁波,当了一名油漆匠,结识了同样在此务工的湖南人王兰。王兰为人善良朴实,性格乐观开朗,这让毛刚心动不已。两人很快结为夫妻,并生下女儿齐齐,日子虽不宽裕,但一家三口过得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齐齐1岁多时,王兰的手脚开始不自觉抖动,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患有帕金森和癫痫。这两种疾病无法根治,只能依靠药物维持。
祸不单行,2015年初,毛刚在室外刷漆时,不小心从3米高台上摔下,后脑勺着地,当场失去意识。由于伤势太重,毛刚一直昏迷不醒,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望着躺在病床上无法动弹的丈夫,王兰心如刀绞。在医院和宁波红十字会的建议下,她与婆婆商量,忍痛签下遗体捐赠书,打算用另一种方式延续毛刚的生命。108天后,毛刚离世。他的一对眼角膜、一个肝、一对肾脏,成功移植到5个人身上。
“虽然我老公走了,但他的器官救活了更多人,代替他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王兰说。
此后,王兰与年幼的女儿、高龄的婆婆相依为命。村里为她们申请了低保,一家人省吃俭用。而王兰的帕金森症状一年比一年严重,已不能参加正常的劳作,只能做些手工零活。“拼这个夹子,6毛钱一斤,一天能赚四五元钱,赚一点是一点。”
一场特殊的“结亲”
今年8月,村里来了一位新农村指导员——李供常。母女俩都没有想到,这个中年男人,将会改变她们的命运。
“我第一次到她们家,完全是家徒四壁,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光秃秃的水泥地,没几件像样的家具。我给孩子买了书包和鞋子,送了2000元,但这些钱对于她们家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李供常告诉记者。
如何从根本上帮助母女解决生活难题?李供常辗转难眠。想到自己曾在部队工作过,他主动与老单位武警台州支队执勤一中队联系并说了此事。部队积极响应,双方经过商议,决定以“结亲”的方式,共同帮助王兰一家。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是我们社会应有的样子,所以有了‘结亲’的念想。”李供常说。
“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一条心!”9月25日上午,这场特殊的“结亲”仪式在方家岙村举行。武警官兵代表为母女俩送上慰问金,以及蛋糕、书籍、学习机等礼物。
“我们以后会定期来看望,送些油、米、牛奶等物资,帮她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同时辅导齐齐小妹的学习,寒暑假接她到部队体验生活,给她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武警官兵徐亚捷说。
永丰镇党委副书记马真表示,此次结亲,是“军民一家亲”的生动体现,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的生动实践。该镇将继续关注,全力支持王兰母女及镇域其他低收入农户增收,不断凝聚多方力量,绘好共同富裕美好蓝图。
(应受访者要求,毛刚、王兰、齐齐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