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颜敏丹
今年的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
自1996年首次在外来流动人口中发现报告艾滋病(HIV)感染者以来,艾滋病疫情在我市已流行26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采取多部门联防联控综合防治策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艾滋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2018年首次出现拐点,近几年来趋于稳定。
我市艾滋病疫情总体处在低流行水平
今年6月,联合国大会提出“在2030年以前终结艾滋病对公共卫生的威胁”,主要实现途径就是三个“95%”:95%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能够了解自己的感染状态,95%了解自己感染状态的病例能够接受治疗,95%正在接受治疗的病例能够达到病毒抑制状态。
据市疾控中心重点疾病防制科主管医师汪剡灵介绍,我市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达到94%;病载抑制率达到96%。
近年来,我市的艾滋病疫情总体处在低流行水平。自1996年首例艾滋病病例报告至今,我市艾滋病流行在主要传播方式、波及重点人群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
艾滋病病毒主要经性、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2020年,全市新报告病例中96%以上经性传播,其中男男性行为感染占34%,监测显示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3%,在所有重点人群中居首。
在高危和重点人群中,今年新报告的病例中有22.6%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疫情上升趋势明显,以及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率高及不安全性行为,在一定范围存在等诸多因素加大了艾滋病传播风险。”汪剡灵说。
设立了6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乡镇
依据艾滋病的疫情特征,为有效提高各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及防治知识,全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于不同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宣传干预的效果。
为了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机制,遏制艾滋病进一步传播,去年起,我市在天台、温岭、玉环、仙居和三门设立了6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乡镇。依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艾滋病综合防治网络队伍构建。更多的社会力量被吸引进来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行为干预、随访管理和关怀救助等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群,示范乡镇加强了对老年人的艾滋病警示性教育,以适宜当地群众的语言和形式传达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实施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治信息精准传递,提高老年人群艾滋病感染危险意识和防治知识知晓率。
扩大主动检测,争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早发现
几十年来,全市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的防“艾”团队一直在努力。“只有我们的防控工作赶在病毒传播之前,才能减少传播。”市疾控中心主任、流行病学博士林海江说。
尽早发现感染者、尽快开展抗病毒治疗,实现有效病毒抑制是全球终结艾滋病流行的重要策略。HIV检测也是有效干预易感染HIV危险行为人群的重要环节。
针对疫情较重的乡镇,防控人员对发现病人比例较多的重点人群,扩大检测,实施应检尽检,让可能潜伏在人群中的感染者浮出水面,重点实行“阳性”管理。对已经发现的病人实行重点随访管理,提高抗病毒治疗疗效。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注重互联网宣传干预、检测等防控手段,提高综合防控的可及性。
目前,全市建成190家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覆盖全部乡镇医疗机构,包括确证实验室4家、筛查(中心)实验室49家、检测点137家。
全市除37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外,还根据疫情特征设立了36个监测哨点,对男男性行为者、失足妇女、吸毒人群、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等12类重点人群开展主动监测。同时,将全部孕产妇、性病就诊者纳入艾滋病筛查人群范围,并结合农民健康体检开展男性老年人艾滋病筛查,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
今年1月至10月,全市HIV检测量达131.3万人次,占常住人口的21.36%,同比增加12.85%。
此外,我市探索建立隐蔽高危人群早检测、早发现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拓宽监测途径,通过“互联网+”推广艾滋病免费检测、匿名发放尿液检测包等方式推动特定人群开展自我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