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正飞:一个字一个字,写出了路

台州鼓词《共同富裕》

小戏《村官与村姑》

本报记者陈 婧

创作没有捷径可走

符正飞,剧作家、诗人,1957年出生于黄岩区宁溪镇,1983年从部队转业至卫生系统就职,却在文化系统出彩。

他说:“创作是不断思考不断学习的过程。文学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写多了,就写出了路。”

关于符正飞的创作天赋,其实一直有迹可循。从部队转业后,符正飞在业余时间就喜欢看书。“看书、看电视的时候就在想,有些不如人意的故事结局,我自己是不是可以改一改,做一个新的创作。”

他告诉记者,从自学写作到第一篇小说发表,中间写了不少于150万字的废稿,“那两年,就一直在投稿、退稿间徘徊。我也想过放弃,但是半夜躺在床上想想,还是不甘心,又爬起来改稿子。”

符正飞特别感谢一位恩师——郑九蝉老师。“当时,我拿着一部自己写的作品向他请教。之后,他将文稿还给我的时候,文稿上写满了他的批注,有赞美的,也有不足的,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鼓励。我觉得,我这个‘小人物’得到了重视,我必须坚持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符正飞的小说《人性》和散文诗《四月柔情》,获得中国国际文学艺术作品博览会文学类“特别等级”作品。

后来,镇领导听说卫生系统有个“创作奇才”,便让符正飞写了个小品,送到区里参加比赛。这可让符正飞犯了难,“我那时候写的都是小说、散文诗,和小品创作根本不是一个门类的,从来没有尝试过。当时也是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1997年,符正飞创作的小品《当铺》荣获曹禺戏剧奖。这项大奖给了符正飞更大的信心,“我是不是也可以尝试改变创作类型?”不是科班出身、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他,还向全能发展。他不但写小品,还写小戏,写相声,写鼓词,写话剧,写舞台剧,“我不懂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我相信,文字就是‘写’出来的。”

符正飞将“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至今,他已发表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9部个人专著,创作60多个戏剧曲艺作品,获得从县级到国家级各类奖项40多个。

“有这些成绩,也谢谢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坚持的自己。”符正飞说。

作品灵感源于生活

在当晚的演出中,小品《生活就是戏》是符正飞的新作品“首秀”。

小品讲述两个落榜的艺考生在面店吃面时,阴差阳错地碰上了出来选演员的导演,完成了各自的电影梦。

符正飞介绍,“故事的灵感来自身边朋友,他们的孩子打算考艺校。我发现艺术这条路,真的很难。于是,有了这个想法,落榜的考生是不是会有情绪?能不能用正能量的方式再给大家带来点积极的想法。选择演员、导演和‘戏’这个故事就很应景。”

《村官与村姑》则是符正飞2020年创作的作品,也是他写的第一个小戏,获得全国小戏小品剧本征集大赛第一名。这个小戏讲的是大学生村官张小刚,利用视频现场直播,帮助沈岙村卖水蜜桃的故事。

“这部戏是朱峰导演导的,剧里的五个演员在舞台上的互动性很高。戏中张小刚村水果基地‘直播带货’的片段,舞台表现效果非常活泼,是意外之喜。”符正飞说。

开场节目台州鼓词《共同富裕》,也是符正飞的新创作。

“‘共同富裕’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我希望将这个主题结合台州地方特色,于是选择路桥方林村作为故事背景、台州鼓词作为演绎方式,最后的呈现效果非常好。”符正飞介绍。

演出当晚,还有讲述情人节给情人送错花的小品《红红的玫瑰花》;一个势利商人、一个书呆子气的教授,围绕一件国宝各显面目的小品《赎琴》。这些作品的灵感都来源于符正飞生活所见、生活所感。

著名编剧周粟先生评价:“符正飞的作品都是富有生活气息的,实实在在的,能让我们琢磨的”。浙江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台州乱弹剧团团长尚文波也说:“符正飞老师写的戏,最大特点就是接地气。”

符正飞作品中的人物,好像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既熟悉又亲切。正如符正飞本人所言:“‘生活就是戏’,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本文配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2021-12-07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31265.html 1 3 符正飞:一个字一个字,写出了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