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盛鸥鸥
手与刀默契配合,萝卜转眼变成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面团在大拇指与食指的“拿捏”下,或形如秋叶,或绽放如花;削皮、切丝、生炒,薄厚均匀的土豆丝经过油与火的淬炼,透明得恰到好处……
在台州市第十九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烹饪赛场,冷拼与雕刻、中餐热菜、中餐面点赛项竞争颇为激烈。这背后,有很多“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的动人故事。
精雕细琢见神韵
一个小时,尹琛皓完成了以仙鹤、荷花为主题的雕刻作品:“心里美”搭背景,胡萝卜作点缀,取材于白萝卜的主角——荷花恣意绽放、仙鹤活灵活现。
在当天的冷拼与雕刻赛场,身为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二学生的尹琛皓,获得一等奖。成绩的背后,是他与刀和食材的日日较劲。
雕刻很考验手感,在时间的约束下,也讲求“一刀到位”。稍有松懈,就可能生疏,不仅耗时长了,作品的神韵也会大打折扣。
握刀是基本功,也是技术活。从最初的陌生拘束,到如今的运刀自如,尹琛皓的手可没少受伤。
“荷花等静态植物相对简单,雕出来一看就知道是花。而仙鹤是有神态的,如何将其灵动性表现出来,很考验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品设计、示范指导、陪伴训练、成品纠错、解析问题,指导老师杜佳俊全程盯牢各环节。
仙鹤的脖子,是其神韵的关键所在,最细处直径仅为0.6厘米。最初,尹琛皓的刀下频产“粗脖子”,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精雕细琢,仙鹤的脖子开始有神韵了。
慢工出细活,但竞赛有限时,这是摆在尹琛皓面前的又一道难题。“抓好精细程度后,我们开始训练速度。”杜佳俊说,一赶时间,情绪易波动,手指就遭了殃,包上创可贴后,再接着练。
备赛期间,除了吃饭,尹琛皓都与蔬菜为伴。就这样,他通过训练一点点减去多余步骤,做到“一刀到位”,速度有了明显提升。
厚薄之间练“记忆”
宋塨煜参加的中餐热菜赛项,要比拼土豆丝、青椒里脊丝和脆皮鱼丝3道菜。比赛前一周,他的心态起伏明显,紧张到刀都拿不稳了。
“技能竞赛是对技艺和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也是‘匠苗’成长成才的锤炼平台。”杜佳俊也是宋塨煜的指导老师,在训练学生技能成长的同时,他也非常关注学生心态的磨炼。在这方面,学生时期曾获市赛一等奖、省赛二等奖,后考上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的杜佳俊,很有发言权。
杜佳俊说,竞赛是辛苦且残酷的,能够获奖的就几个人,但它很能磨炼个人意志和做事规矩,这都是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我们一辈带一辈,将其很好地传承了下来。”
经过多次模拟正式比赛场景,渐渐地,宋塨煜的手与刀恢复了以往的默契。
切土豆丝和里脊丝,都很考验刀工和心态。“每刀下去,都要保证与墩头垂直,刀距0.2厘米,这样才能切出薄厚均匀的土豆丝。”每天少则六七十个土豆,多则百来个土豆,就这样熟能生巧,宋塨煜练就0.2厘米精度的“肌肉记忆”。
里脊丝的切法,与土豆丝大不相同,它考验的是平切批片的功力,也就是运刀时要与墩头平行。“里脊肉是软的,这对运刀技巧、站姿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宋塨煜全神贯注,左手按肉,右手运刀,将里脊肉均匀地切片成丝。
炒制环节,则考验对火候、调料等的掌控。对此,宋塨煜已练到标准化。此次市赛的中餐热菜赛项,他获得了一等奖。
一揉一捏磨心性
“唯有比赛,成就人生。”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高三学生宋万鹏明白,技能对于中职生的重要性,他庆幸自己通过层层选拔,并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坚持了下来。连续两年参加市赛中餐面点赛项,他先后获得二等奖、一等奖。“这段经历,收获颇丰。”
更能吃苦了!不管是包子,还是饺子,揉面都是基本。从最初的五六分钟,到最快时的3分半,宋万鹏不断练习揉面,从最基本的环节提升速度。一天好几团面,他时常练到汗流浃背,手臂酸痛。“揉面是个体力活,主要靠右臂发力。揉得多了,两只手臂变得不一样粗,右臂明显粗了一圈。”
更沉得住气了!“一站就是一整天。”备赛期间,针对要比拼的四喜饺、秋叶包、荷花酥,每天一项项地练习过去,初中时爱调皮捣蛋的宋万鹏,发现自己越来越沉得住气,即便是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也能静下心来一一克服。
更精益求精了!包秋叶包时,很考验大拇指和食指的配合程度,以及对面皮的把控程度。一开始训练时,宋万鹏蒸出来的秋叶包,上表皮都有开裂问题。
“我研究了两个星期,睡也睡不好,满脑子都是包子。”大拇指按得轻一点或重一点,手往上提一点或侧一点,不沾面粉或涂点水……各种手法都试过去,两周后,宋万鹏破解了开裂问题。
针对秋叶包蒸出来形体不够圆润的问题,他一遍遍找原因,一遍遍纠正。“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一点,就这样一点点抠细节,直到做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