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 教育先行全力推进台州乡村教育振兴

黄人川

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大场景中,台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解决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为主攻方向,高度关注农村教育,探索出一条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台州特色的乡村教育振兴之路。

一、平台起步,确立乡村教育振兴的出发点

一是顶层设计推动。组建联盟,将来自全市乡镇、山区、海岛等典型乡村学校组成“台州市乡村教育联盟”,变“各校单干”为“抱团作战”,以联盟为主要平台,建立乡村教育振兴工作清单,编制《台州市乡村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强化政策、经费、机制等支撑,实现理念更新、管理提效、质量提升,推动“点上精美”走向“面上精彩”,以点带面,点灯亮片。

二是专家团队带动。借智借力,聘请教育部、省厅等知名教授专家组成联盟指导团,全程跟踪指导乡村名校建设,凝聚一批热爱乡村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指导水平的市级名师组成志愿团,参与指导乡村名校建设重大课题研究,负责联盟学校结对帮扶和教育科研服务。

三是实施路径驱动。打造乡村名校,成立乡村教育振兴工作专班,统筹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多管齐下,以环境改造为抓手,打造“小而美”的乡村名校;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打造“小而强”的乡村名校;以教育改革为抓手,打造“小而精”的乡村名校;以数字赋能为抓手,打造“小而优”的乡村名校。推行名师落户进校制度,落实“百千万”工程,打造一百所乡村名校,培养一千名乡村名优教师,打磨一万节乡村好课堂。

二、改革提速,聚焦乡村教育振兴的着力点

一是扎实乡村教育振兴之“根”。推进联盟组团法,实现区域教育“抱团”发展。推进名校辐射法,实现名校的管理理念、校园文化、教育方法等在区域内得到有效的辐射。推进数字赋能法,让城乡孩子“同上一堂课”,最大程度实现教育公平。推进家校协同法,努力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二是铸就乡村教育振兴之“魂”。实施名师领航法,最大程度发挥名师“领雁效应”。实施课程再造法,逐步缩小城乡学校课程建设差距。鼓励乡村教师挖掘学校特色、地方文化基因,开发适合乡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好课打磨法。进一步深化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高乡村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把着力点放在备好课、上好课上。

三是固守乡村教育振兴之“本”。实施质量强基法,立足常规、注重常态、追求常效。实施项目孵化法。与高校等专业研究机构合作,提升台州乡村教育品质。实施科研兴教法,全市域开展“弹性作业”专题研究,统筹推进农村学校“双减”工作。实施品牌培育法。在科研专家的指导下,将乡村名校的项目挖掘、特色提炼、成果总结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形成经验。

三、拉标赶超,打造乡村教育振兴的制高点

一是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差异系数显著缩小。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各类教育,优化区域教育资源,补齐农村教育短板,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5年,农村学校在生均经费、设施设备等方面达到城镇学校同等水平;不断缩小不同教育层次之间结构质量的差异度,重点提升初中质量,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校际优质均衡系数、教育机会均等度、社会公众对教育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

二是农村学校教师水平整体提升,教师幸福感指数显著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教育强起来的最重要基础工作,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社会地位,全面激发教师活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具有乡土情怀的教师队伍。到2025年,乡村学校高学历教师比例达到90%,结构性缺编得到根本解决,职称结构趋于合理,教师数量和结构全面满足教育现代化需求,思政、心理、科学、体育、美术和劳动等学科教师基本配齐配足;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幸福感指数显著提高,真正实现乡村教师“香起来、强起来”。

三是坚持立德树人,学生成长环境发展指数较大提升。发挥乡村教育的优势,通过在校园里重构学生完整、全面的生活,回归育人本位,提升乡村孩子幸福生活的能力,找到乡村教育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关注农村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生发展指标。使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接近城镇学校水平,师生关系、睡眠、体质健康、劳动实践等指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2021-12-16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32005.html 1 3 共同富裕 教育先行全力推进台州乡村教育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