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古琴家王绍舜

叶 抒

杭州花圃莳花广场,有两组雕塑,有古乐器黄钟大吕,也有词曲《胡笳十八拍》。

看到这组雕塑,不禁想起古琴家王绍舜,他是我们台州老乡,对《胡笳十八拍》颇有研究。

王绍舜生前潦倒,逝后却成了“名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播放过他演奏的古琴曲《胡笳十八拍》。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古琴音像集合型出版物《绝响》收录了78位古琴家,王绍舜名列其中。

王绍舜是我叔叔相交30多年的朋友,我曾见过一面。

1980年,叔叔来杭州,说要去拜访王绍舜,让我陪他同往。

王宅位于武林里,距西湖不足百米。

20世纪80年代初,杭州还比较陈旧。武林里面对武林路,石质台门,古朴、小巧,门楣上阴刻“武林里”三字。入门,院挺大,房子不高,系砖木结构,相当陈旧,估计有些年头了。

我们七转八绕,绕到一个楼道口。楼梯昏暗,破败,光线极差,踩上去咯吱咯吱的响。楼道尽,叩门。

门开,袖珍阁楼,如小孩搭起的积木,六七平方米,尖顶,高处伸手不能触顶,两侧低削难以直腰。室内一灶,一桌,一椅,一床,外加几个纸板箱。

初见王绍舜,着实吓倒了我,世上竟有如此消瘦之人!枯骨外裹一张人皮,行走西湖边,我担心,一阵风是否会将其吹落到湖里。

很快,叔叔与王绍舜聊得火热。

我是晚辈,且初次见面,几乎没有插嘴,只作蛤蟆听经状。

从谈话中,知道王绍舜不久前被安排在省文史馆工作,月工资50元,他非常满足。说着说着,他激动地从抽屉里捧出一本厚厚的稿子,那是他的倾心之作——歌剧《胡笳十八拍》。他兴奋地告诉叔叔,北京电视台打算采用他的歌剧,他整理弹奏的同名古曲,中央电视台也准备给他录音。他已接到去北京修改剧本和录音的邀请。

说到此,干瘪的笑脸阴了下来,他的身体承受不了北京之行!

“死,倒不怕,只是我的心事未了。”他说。

王绍舜,1924年出生,温岭人。

旧时,王氏家族名声很亮,前后出了四位秀才,其父王一模,即是其中之一。王一模以坐堂行医为业,善诗文,通音律,吹拉弹唱无所不精。王绍舜年幼时耳濡目染,养成了对音乐戏曲方面的浓厚兴趣。

王绍舜在温岭师范就读期间,跟温岭县中学高中英语教师王育和学琵琶。他经常借音乐唱片欣赏,倾心古琴的声音,千方百计托人搜罗琴、谱。功夫不负有心人,被他淘到一张清代古琴。

1937年,抗战爆发,13岁的王绍舜,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温岭青年战时服务团,并担任了该团儿童队副队长。

1947年春,王绍舜到杭州观成小学任音乐教师,却因为一出秧歌剧的演出,失业回家。

不久,王绍舜化名王文清,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应用美术系,仍然积极参加校内外革命戏剧活动,公开演出《农作舞》《打倒猪狗王八蛋》《茶馆小调》等歌舞,被校内青年军恐吓。

我叔叔叶光宇在台州医院工作。1951年春,门诊来了一位肺结核病人,年纪与叔叔相仿,瘦骨如柴,高高的鼻梁上架一副高度近视眼镜。此人即王绍舜,黄岩中学教师。

旧时肺结核叫“痨病”,那时“十痨九死”。因此,许多住院病人都很悲观,唯独王绍舜对自己的病毫不为意,每天与病友说笑,使病房内的沉闷气氛为之一扫。一天,王母来医院看望儿子。叔叔进来查房。王绍舜面对母亲,一本正经地说:“妈,你生了我,但这个‘我’被痨病折磨死了,是医师又把我救活了,所以,医师是我的再生父母!”

20世纪50年代初,王绍舜曾担任台州专区戏曲训练班的教育股长,其处女作《葡萄烂了的时候》,即创作于此时。

1953年至1954年间,王绍舜根据《红楼梦》的相关情节,改编越剧《晴雯之死》,寄给华东戏曲研究院。该院一致看好,随即请他到上海加工。

1955年12月,《晴雯之死》在上海长江剧场公演。由王文娟担纲,从上海一直演到杭州。

1956年,王绍舜被调入浙江省剧目创作整理委员会。

1956年秋,叔叔到杭州进修,两人在湖滨相逢。

一见面,王绍舜极为认真地告诉我叔叔:“我有爱人了!”

叔叔闻此很是高兴,“哪里人?在哪个单位工作?”

王绍舜故作神秘:“到家就知道了。”

入家门,他十分小心地从壁上取下一个布囊,慢慢打开绳结,取出一把古琴。此琴乌黑发亮,背部有一枚暗红的印章。王绍舜得意地说:“这是元代古琴家朱致远的遗物,名叫‘致远琴’,古老得不得了。”

原来他的“爱人”就是这把古琴!

王绍舜一生未娶,却“妻妾成群”。他曾作诗:“书卷乃吾友,古琴是我妻。琵琶箫笛长相随,犹如大妾小妾从来不分离。”

在杭州工作期间,他拜访了古琴名家孙慕唐、张味真、徐元白、黄雪辉、金祉祺等,琴艺突飞猛进。他一方面节衣缩食,多方寻求购置好琴;另一方面,孜孜不倦地从事古琴学术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相长,他的琴艺进入了新的境界。

1958年,领导要他下农村。他知道,凭自己的身体,下去必死无疑,只得主动离职。为了生存,他给一些剧团写剧本,有时帮某些单位做抄写工作。

后来,连抄写的工作也轮不到他了。他孑然一身,蛰居“武林里”,靠为街道糊火柴盒为生,每月收入5元,不得不靠胞妹帮佣的收入接济,勉强挣扎于社会最底层。

有时一天吃一餐饭。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靠“冬眠”度过了这段时间。

2021-12-16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32014.html 1 3 忆古琴家王绍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