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玲巧文 张凯翔摄
连日来,面对疫情防控大考,台州湾新区连续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党员干部以战为令,及时响应下沉,带动群众共同行动起来。同时,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带队走访,迅速落实疫情防控演练、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摸排、集中隔离点管理、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管控和应急物资储备等措施,筑牢新区防疫屏障。
严密部署
坚决守好“小门”
12月13日,全市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综合实战演练。新区演练在三甲街道呈龙村、沿海村、保家村、海丰村、卫国村、改革村6村进行。
三甲街道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建立6村作战图,挂图作战,以村社应急预案、物资清单、核酸检测演练方案为核心,制定1村作战,4村帮扶、驻片领导与1名班子领导结对的“1+4+1+1”模式盯牢盯紧,倒排时间。
同时,街道全面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网格员等力量,组成防疫先锋队,共招募发动核酸登记志愿者58人次,志愿民兵100人次,223名“密接+次密接人员”,彻底打通了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最后一公里”。
在演练期间,防疫指挥部与村社“密接”“次密接”人员沟通有效,及时反馈,2分钟之内完成应急应变。此次综合实战演练共核酸检测数10266条,结果皆为阴性。
各部门、街道对重点区域严防死守。海虹街道对辖区全域酒店、商超、菜场、工地等人密场所的“戴口罩+测温+三码联查”进出登记情况,应急预案、防疫物资储备、台账、一米线等环节开展巡查,切实做到把责任扛在肩上,守好小门。目前,海虹街道共巡查196个点位,现场落实整改34家,限期整改3家,关停整改1家。
挺身在前
凝聚群防群控合力
“大姐,我们这下真的无处可去了。”在一次排查过程中,沿海村支部委员兼网格员管桂青看到一对夫妻正在流眼泪。
她询问后得知,他们在沿海村住4年了,近日曾前往高风险地区看望儿子,依照规定街道要求隔离14天,但原来的房东拒绝给她们提供住宿。
“我家还有空房,到我家进行居家隔离,有需要和我讲,随时为你服务。”管桂青将这对夫妻接回了家。
在隔离的14天里,管桂青帮这对夫妻采购日常用品,直至隔离结束。
最近,她又积极参加了防疫演练,并和村两委一起自编自演《防疫三句半》,自编自录“方言版”疫情宣传音频,在村内流动播放,通过宣传车定点、流动播放疫情防控宣传广播,做到处处可见,句句入心。
面对疫情防控的号令,新区广大党员干部挺身在前,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三甲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朱雪琴主要负责居家隔离人员医学观察、防控物资采购、新冠疫苗接种等工作。因为新区整个地域南北狭长,距离20多公里,为了提升集中接种服务能力,朱雪琴和同事们采用“固定+流动”方舱接种点的形式,为园区及附近居民就近能够提供接种服务。今年以来,她带领科室同志完成了辖区内近22万针次的新冠疫苗接种。
12月9日晚上7点,该中心接到通知,有中高风险地区过来到新区海域,应急小分队迅速出发到金清港上船核酸采样。小船靠大船,落差较高无安全措施,核酸采样过程十分困难,还好采样9人均为阴性。
日常“加码”
数字排摸更精准
新区全面完善了“大数据筛查+网格兜底摸排”的人员排查工作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各方责任,提高信息核实和人员管控的时效性和及时性。目前,新区、街道两级防指协同,大数据推送数据完成率100%。
同时,在街道-片-村三级高效联动的防控工作机制基础上,三甲街道疫情防控办公室创新数字化改革形势,牵头开发“三甲E防”小程序。
记者打开小程序看到,只需2分钟就能完成外来人员信息登记,操作十分简便。目前人员自主登记689条。有了数据追踪,在上级下发追溯指令后,新区8次在大数据之前完成人员排摸,提前预警,提前管控21人次。
页面还增设了疫苗接种提醒、建筑工人登记板块。疫苗接种经过程序筛选与短信提醒,新区加强针日接种人数由平均每日240人增加到420人。
借鉴学习三甲街道“三甲E防”小程序经验,新区建设局推行台州湾新区建设局防疫小程序,通过微信群通知和现场发放二维码等形式推广,所有在建工程和防疫点位立即组织所有人员进行自主填报。目前,系统后台已经收集到7663条人员的登记信息,排摸出6条中风险信息后,第一时间督促完成核酸检测,并联系属地街道(社区)进行居家观察管控,最终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