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蒸蒸
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提出“支持自助餐企业对浪费行为适当加收费用”“禁播暴饮暴食节目”“推进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健全临期食品销售体系”等多项举措,覆盖面广、针对性强。
消息一出,引来众多关注和热议。不少网友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新媒体平台发表观点,力挺四部门出台的这一工作方案。特别是对禁播“吃相难看”的暴饮暴食视频,更是举双手赞成。
“太及时了,给孩子也要树立节约每一粒粮食的思想!”“强烈支持!现在有些年轻人不珍惜粮食,以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不以浪费为耻,反而当成低俗的噱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取向,也是现代社会的文明标志。但对有些从小衣食无忧的年轻人来说,从未经历过节衣缩食,也没有体验过艰辛的农耕劳作,可能真少了点对食物的敬意。
实际上,虽然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的耕地面积并不突出,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放眼世界,联合国粮农组织近两年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都预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2020年,全世界有7.2至8.11亿人口面临饥饿,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1.61亿。
粮食危机绝非危言耸听,无节制的狂吃狂喝视频却成了浪费食物的新升级。“反对暴饮暴食,更加反对各类假吃!节约粮食,人人有责!”“‘大胃王’吃播该好好规范一下了,引导科学正确饮食观!”……面对这种不良的“怒吃”导向,不少网友心存担忧,也希望相关部门能下决心、动真格,真正规范各类吃播行为。
缺乏“来之不易”的意识,加上流量与变现的诱惑,导致暴饮暴食的吃播屡禁不止。吃播博主大口吞吃,大堆食物一扫而光……一些吃播视频表面是大快朵颐,背后却是“暴饮暴食”“造假”“催吐”等种种不当行为。“大胃王”吃播不仅成了不健康的代名词,更向网络社群传递出浪费粮食、过度饮食的不良示范,与全社会努力建立的节约意识和减少食物浪费的理念背道而驰。
胡吃海塞的吃播视频饱受诟病,针对这一现象,《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中明确禁止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音视频信息。并明确由广电总局、网信办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履行执法监督执责。而根据已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制作发布传播暴饮暴食视频节目,最高可罚10万元。
“袁隆平爷爷让咱吃饱,没让咱糟践粮食。”可实际上,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就达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可谓触目惊心(据央视网报道)。反对食品浪费,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各种不良消费习惯,制止错误的消费导向。而面对“大胃王”吃播等不良现象,则更要强化法规制度约束,消除错误引导,这才是实现长效管理的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