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老了以后……”系列报道

老年开放大学里不愿毕业的“学生们”

本报记者谷尚辉

12月24日下午,退休两年的王灵芝和老伴坐在椒江老年公园看着一群老人在编排舞蹈,因为疫情原因,他报名的台州老年开放大学暂时停课,他只能到处走走看看,消磨时光。

如今,老龄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把“老年大学”等当成退休后的重要学习场所。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在那里学到了知识,然后再把这些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或者利用知识带给更多人快乐,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报多个学习班,丰富老年生活

除了腰椎间盘,自己和老伴身体还算健康,但王灵芝也觉得,这些年岁月流逝的痕迹在自己身上体现得愈加明显。

他说50岁之前,上班干活都是劲,出去旅游也常常爬山。过了50岁,明显感觉身体机能在下降,每年的体检总会有几项指数超标。

幸运的是,对正在或已经退出城市主流舞台的台州老年人来说,老去并不意味着沉寂,老年大学体系,给老人们带去了一个重新找回生活热情的契机。

在退休前,王灵芝和老伴就在女儿的介绍下,进入了台州老年开放大学,不过当时名额已经报满,在他强烈要求下,院长让他去声乐班面试一下。

“老师让我唱两句,我就来了两句。”他当场就被录取,进了合唱班。

“认识了很多朋友,老年生活丰富了。”王灵芝很满意自己走出的这一步,他也明白衰老的脚步不可逆转,但相比较其他人退休后在家枯坐的日子,他觉得自己要快乐很多。

在老年化进程加快的今天,老年人的大学受欢迎程度毋庸置疑,台州老年开放大学目前开设了声乐、舞蹈、生活急救等相关课程,名额供不应求,一座难求。

王灵芝刚退休,在老年学员中算是“年轻”的,他能比较熟练地操作手机“抢课”。他笑着说,有一年报名时,他还报过舞蹈班,没想到一开课,班里只有他一个男学员,教的还是扇舞。“不太好意思,后来就没去上课了。”

同为台州老年开放大学的学员,潘选琴要比王灵芝进校时间更早。2016年,台州老年开放大学创办,第一期招收了28名老年学员,潘选琴是其中之一。“当时叫乐龄学堂。”

其实在进老年开放大学以前,潘选琴属于典型的家庭妇女,买菜做饭干家务,放松自己的方式就是到周边的小公园转转。对于她来说,老年开放大学是消解孤独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

她说,自己没上过大学,高中没上两年就辍学了,做了一辈子临时工,没想到老了,在老年开放大学当起了班长。

在老年开放大学的这几年,潘选琴组织了志愿队,不管学员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困难,她都会伸出援手。她还每年组织师生联谊,成为学员们的“主心骨”……她报了声乐班、舞蹈班,还报过旗袍班,她还将学校介绍给邻居朋友,拉人“入伙”。“除了接送孙女和做饭,其余时间都给了学校,虽然忙,但这些都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能力,在这里谁都不想毕业。”

因为热爱,就不觉得辛苦

65岁的许陈椒进入台州老年开放大学的时间要更晚,在此之前,她一直在指导椒江一个合唱团的旗袍队。

2019年,她受邀到台州老年开放大学开设旗袍班,她一走,当年旗袍队的队员都跟着她到了学校。

“我年轻时在单位就是文艺活跃分子,也组织比赛获过奖。”许陈椒说,一个人有一项自己的爱好很重要,会有更多的精神追求。

退休后,她就做起了自己喜欢的事,学舞蹈,学摄影,组织旗袍队。“没有精神追求又谈何生活?退休在家里,邋里邋遢带小孩。”

如今,她在台州老年开放大学开设了三个旗袍班,普通班、提高班和精品班,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要求。要进入她的班级,需要经过面试,对于身高、气质等,她都有着自己的标准。每学期她还会对学员进行考核,促进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更有目标感。

即便如此,报名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去年,全省老年开放大学举办了一次旗袍比赛,许陈椒编排的节目拿到了第一名。

“进入旗袍队的学员,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同。”许陈椒说,旗袍走台会提升人的气质,人也显得挺拔和年轻,平时的穿着品味也会随之改变。她的一位学员曾经去接孙子时,被别人问是否是二胎。

这所王灵芝、潘选琴、许陈椒三人所在的台州老年开放大学,从一开始仅有28名学员的雏形,发展至1000多名学员的规模,只用了五年时间。“那里的人很多都是部门单位的退休人员,有一定的知识水准。”许陈椒对老年开放大学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几年教育经历,也让她多了些感受。“大家聚在一起,志趣相投,互相之间的每一句评论,都是快乐来源。”

前些天,受疫情影响,老年开放大学不能开课,学校准备给学员录播或直播课程,许陈椒就在家研究备课。虽然有些辛苦,她依旧乐此不疲。“因为热爱,也就不觉得辛苦,老有所乐嘛。”

2021-12-30 “当我们老了以后……”系列报道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33402.html 1 3 老年开放大学里不愿毕业的“学生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