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佳丽 实习生聂欣雨文/摄
如今,旅游已成为综合性产业。在不同领域、行业都纷纷与旅游相结合催生出新的旅游业态的背景下,如何打好“乡村特色+旅游”的招牌,做好因地制宜的乡村文旅品牌,是各个村庄实现乡村旅游破题出圈的关键。
小稠村:
做好枇杷文章,
采摘+工业+旅游
来到路桥区桐屿街道小稠村,仿佛步入枇杷的海洋,全村共有枇杷种植面积1500亩。以发展枇杷产业为重点,该村聚力打造生态旅游,延长加工产业链,实现村集体收入年均增长30多万元,带领广大村民奔上了致富路。
在谷雨广场后方的枇杷园里,村民任正发正忙着给枇杷“穿上衣裳”——套袋将有利于阻隔鸟儿啄食,减少果子干裂。“我有100多棵枇杷树,其中有20多棵已经被游客提前‘承包’。每棵树能产20斤枇杷,每斤枇杷卖30元,这20多棵树就能给我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任正发开心地说道。
枇杷树被提前“承包”?3月12日,就有一批亲子家庭来到了小稠村。孩子们亲手种植一棵花苗,4户家庭共同认领一棵枇杷树,乡村写生,户外野餐……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创新了亲子出游体验,还通过“认领”活动,让消费者获得新鲜水果,农民实现农产品增值,达到互利互惠的效果。
以“枇杷”为主题,小稠村策划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文旅活动:枇杷文化节,枇杷旅游节,枇杷摄影大赛,亲子采摘活动等。随着枇杷声名远扬,小稠村的变化随处可见——臭水沟变成步行道,谷雨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新场所,村路整洁美丽,庭院美化改造,一排椰子树状的路灯一直延伸到山上观景台,与村里的景观灯交相辉映,照亮了夜晚的小稠村。
对如何增加产品赋值,延伸枇杷产业链,小稠村也有妙招。在村子的入口处,一幢被绿植装饰墙面的建筑格外醒目。“这里是阳光工厂,通过机械化流水线作业,日均可生产1000多瓶枇杷露。这里有农产品展示区,还会摆放一些相关文创产品……”小稠村党总支委员任显平介绍。
阳光工厂的落地,带动了小稠村枇杷深加工的提档升级。同时,小稠村还在探索将工厂体验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让游客可以入内参观加工生产,推出更多体验、休闲、产业、观光相结合的旅游线路。“文旅农融合”的新模式,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形式,也将进一步提升枇杷产业的影响力。
沈岙村:
依托山水特色,
种植+体育+旅游
明代青龙桥,武进士牌坊,来远石,龙洞山将军叠石……位于长潭水库西南角的黄岩区上垟乡沈岙村依托丰富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正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
如何借山水自然优势实现多渠道促增收?在当地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沈岙村探索了一条更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之路。“2018年,沈岙村作为上垟乡试点探索整村土地预流转发展中药材产业。目前集中流转了180亩土地,种植有白芨、黄精等中药材。”沈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俊昌介绍。
站在连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可以看见基地大棚顶上还装有智能喷灌机——通过手机,可进行营养液喷射,实现智能化远程操控。“基地的建立,不仅盘活了土地流转,还为村里低收入农户提供了就近务工机会。近年来,来种植基地参观、考察的人络绎不绝,一方面提升了我们村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带旺乡村旅游发展。”王俊昌说道。
除了中药材种植基地,村里还拥有5000多亩的竹林。连绵的竹林不仅提供了优质的鲜竹笋——“横雾牌”鲜竹笋被省农业博览会评为优质奖,也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农事体验的绝佳场所。游客们选择自驾来此游玩,在溪边嬉水,到山上挖竹笋,在鲵园农庄品尝特色美食,收获满满。
滑翔伞体验,是沈岙村今年新推出的运动项目。
从村庄出发,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抵达山上的滑翔伞基地。站在基地的平台之上,可以眺望碧波浩荡的长潭水库;乘着滑翔伞在空中翱翔,游客可以感受风的方向,收获飞翔的快乐。
滑翔伞基地目前进入试营业阶段,已经有不少市内外游客开始咨询、预约和体验。依托“体育+旅游”模式,借助滑翔伞基地,沈岙村正在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希望带动新一波旅游热度。“下一步,村里计划打通从村庄直接前往滑翔伞基地的山路,缩短游客的上山时间。同时,还要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整合村里的资源,深化村容村貌改造,吸引更多游客来到沈岙。”王俊昌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