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 婧
斜杠青年,指不满足于专一职业生活方式、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青年人群。《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斜杠青年”以80后至95前人群为主,高学历者占据主流。
“斜杠青年”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选择这种生活方式?记者找到了这样一名青年——教师/咖啡玩家/机车少女,石余凡。
校园里的“万能小石”
石余凡是临海人。90后的她,是一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在学校里,石余凡专业、冷静。网络教室、电子白板、智慧黑板、手机无线投屏等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物理、化学、生物各类虚拟实验的操作,她样样精通。
“信息技术学科女老师不多,我读电子计算机专业时,女生本来就少。毕业时,我想找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工作,教师是不错的选择,那就试一试吧。”
近几年,伴随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每隔几年,学校就会购入一些新设备,信息技术教师就成了这些设备的第一批使用者,要先于其他学科教师熟练地运用它们。
石余凡入职后,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维护电教设备、办公设备、网络设备等,是其他学科老师眼里的“万能小石”。
“小石,你来我们班看看,这个投影仪怎么不能用了?”
“小石,帮忙看看,网络怎么连接不上了?”
……
“尤其是这两年,学校经常有线上教学,工作量好像增加了不少。”石余凡笑着说,“以前觉得,我就是个‘电工’。现在渐渐觉得,我还挺‘万能’的。”
“斜杠”经历是兴趣使然
生活中的石余凡,还是咖啡文化的骨灰级玩家。
任何长盛不衰的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与底蕴,咖啡也不例外。石余凡表示,咖啡的萃取和冲煮是非常绝妙的过程,在水温、水质、研磨程度、冲煮手法上,都有高要求;而咖啡拉花,也不只是在奶咖上面点缀个图案而已。
她回忆,第一次接触咖啡拉花,是在大学校园里的茶水吧——咖啡师的手像钟摆一样均匀地摆动奶缸,栩栩如生的天鹅拉花出现在拿铁咖啡上。“我看见咖啡师拿着杯子晃啊晃的,一晃就晃出一只天鹅来,当时就觉得,这也太神奇了吧。”
石余凡认为,拉花是咖啡文化中最具视觉美感的部分,展现出了咖啡在色、香、味各方面的独特魅力。“一杯有着漂亮拉花和绵密口感的拿铁咖啡,的确让人赏心悦目。”
学习拉花的过程并不简单。“带拉花的拿铁,需要一份浓缩咖啡的基底和一份打发带奶泡的牛奶。其中,奶泡的厚度尤为重要。”
石余凡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做拉花,因为奶泡打得太厚,与液面无法顺利融合,“奶泡拉不动,没有清晰的纹路,最后一整坨挂在液面上了”。
“打奶泡的时候,要控制蒸汽棒的深浅,慢慢地插深一点,在奶的旋转过程中,让新的气体无法进入,从而减少新的气泡产生,那样奶泡会更细腻,在后期拉花的过程中,也会更加顺手。”
进行不断的练习后,石余凡可以熟练地拉出爱心、树叶、推心郁金香、天鹅等基础拉花图案。“我还在网上学习了很多特殊图案的拉花,比如动物、云朵……”
工作之余,石余凡会寻找各种街头咖啡店打卡,和咖啡店店长、主理人交流学习,尝尝他们新进的咖啡豆,学习他们的拉花手法。她也热衷于参加各式各样的咖啡创意展会。对她来说,这是咖啡爱好者交流思想、品尝风味的盛会,“不仅可以收获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还可以体验各个城市咖啡文化的新视角。”
甜酷的机车少女
这次采访约在一家咖啡店,结束后,她和老板打了声招呼,同记者一起走出店门。
“你去哪,怎么走?”石余凡径直走向一辆粉灰色相间的豹纹图样的摩托车前,拿起头盔,“摩托车是我去年年初买的,这是新改的配色,是不是看起来还不错?”
石余凡长着一张娃娃脸,但是个头高挑,眼前这辆摩托车的锋芒与帅气和她十分相称,机车少女的“甜酷风”展现得淋漓尽致。
“女生同样可以享受摩托车带来的乐趣。”摸着爱车,石余凡告诉记者,最开始,自己也是朋友带着玩的。
“和朋友一起跑山(指驾驶摩托车跑山路),经历过大风大雨,还有泥巴路,有时能见度只有一两米。翻过这座山的时候,发现有人跟在我后面,提醒我注意安全,这种感觉太美妙了,这才是一起能玩的好朋友呀。”石余凡说,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一成不变,偶尔换个方式、换种体验,能收获别样的乐趣。
在她看来,又美又飒是女摩托手的代名词,在炫酷的摩托头盔下,是一个个坚毅勇敢、充满热爱和不断挑战自己极限的“骑士之躯”。“别看我们上车、过弯的样子又酷又辣,其实摔倒是家常便饭。在成为一名合格的女摩托手的路上,背后是一次次受伤失败,才训练出骑行技术。”
石余凡知道,对于“女骑”,网络上有很多不好的声音,不自量力、作秀、辣眼睛、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只是大家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不同罢了。对我来说,不为别的,只是想和朋友一起骑车,一起讨论这个弯怎么压,哪里是入弯点,哪里是出弯点,姿势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了解摩托,并享受驾驭摩托的激情与自由,仅此而已。”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采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