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林雅婷
环保,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永恒的课题。
在人们印象里,制造企业似乎总会对环境造成一些破坏,然而在台州,有这么一家制造企业,始终以发展环保、节能、绿色产品为己任,为保护城市环境而努力。
5月12日,在浙江方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远新材”)的室外堆场,一堆堆码放整齐的透水砖等待着运输车的到来。“我们的透水砖不仅应用在台州本地的路面铺装,更销售到绍兴、金华、宁波等城市,助力当地‘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处置污泥 变废为宝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污水处理的规模也日益增加,在污水处理界,“污泥”是个永不过时的名词,让人头痛不已。
如何在完善自身产业链的同时帮助污水处理公司解决这个难题?方远新材向着环保迈出了第一步。
2009年,方远新材投资9000万元建起了一条年产15万立方米的陶粒生产线。这种外表黑乎乎的陶粒以河道淤泥、打桩淤泥和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主辅原料,成品可作为建筑材料和花草种植基质。
“如今我们的陶粒生产线日均处理污泥五六十吨,一年可以处理两万吨左右的污泥,每年还能创造2000多万元的产值。”方远新材总工程师杨杰介绍。
成功打响了进军市场的第一枪,方远新材又趁热打铁,2012年,公司与浙江大学教授合作,生产一种以陶粒为材料配制的陶粒加气混凝土砌块,这种新型建材用在墙体工程上,不仅可以减轻墙体自重30%-50%,还可降低5%-10%的工程造价。
不仅如此,科技创新还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收益,“原先的陶粒一立方出厂价大约是170-180元,而陶粒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厂价可以到500元,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杨杰说。
为海绵城市造“肺”
“海绵城市”概念自2012年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被首次提出后,就成为近年来热度居高不下的一个环保话题。
2016年,温岭东部新区作为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样本。
其实在“海绵城市”概念提出后,方远新材便组织管理人员去日本考察,学习生态透水系统理念,之后在方远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方远新材将理念深化,通过持续研发,终于拿出了一套适应海绵城市发展的解决方案,并在2013年正式投产透水砖生产线。
在方远新材的展厅,工作人员用一杯水向记者简单演示,只见水倒在两块外表相似的地砖上,一块砖表面的水很快渗透进砖体,只剩下淡淡的水印,另一块砖表面的水隔了很久之后还停留在砖面上。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砖起到了‘肺’的功能,在雨季,雨水通过透水砖得以顺利下渗,收集或储存在系统内;在干燥季节,它又能通过大量空隙将渗入或保留在系统里的水分排到空气中,有利于地表水循环,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杨杰介绍。
技术创新也成为方远新材迈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关键。2007年,方远新材成立研发中心,至今累计完成科研项目37项,获得科技成果9项,其中“面向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铺装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在2015年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城市淤泥制备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7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
“让空气更清新”
走进方远新材的陶粒生产车间,跟其他建材制造企业总是灰尘中夹杂着难闻的硫磺味不同,车间里的空气自然无异味。
“我们公司的陶粒回转窑目前是全省唯一一家装了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的陶粒生产线,一旦烟气排放指标不达标,上级有关部门就能立刻知晓并及时通知整改。为此,公司还斥资1000多万元改造尾气处理系统,对烟气进行除尘和脱硫脱硝,保证烟气达标排放。”车间工作人员介绍说。
选择安装烟气在线监测系统,无疑是给企业套上了“紧箍”,为什么会做这个选择?“企业不仅仅是创造经济效益,还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我们通过自身行为为其他企业起到警示引领作用,鼓励其他企业也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方远新材总经理许可说。
方远新材在清洁空气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止于此,建材出厂之前需要在养护窑内养护,产品中含有氢氧化钙成分,需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从而达到养护的效果。
“许多电厂、钢厂、水泥厂等重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目前他们是选择捕集这些二氧化碳。而我们则计划利用这些二氧化碳,将其充入养护窑,这样既可以加速产品的养护,又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向空气中排放,助力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杨杰信心满满地说道。
为此,方远新材计划投入1200多万元,在今年年底之前改造养护窑的管线与养护系统等。
顺势而为,借势而进,乘势而上,方远新材的每一次创新与发展,都精确踩在了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需求“风口”之上。
提及未来发展,许可踌躇满志,“方远新材始终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努力打造一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水平先进、市场竞争力强大的省级绿色环保建材头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