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 荣 金 迪
“今年旱情严重,但我们的枇杷树没有受影响,来年还有望增产。”看着果园内一棵棵枇杷树即将按时开花,玉环天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素平一脸欣喜。
“天籁农业”的枇杷园在龙溪镇大密溪村百丈岩,3年前打造这片百亩果园时,“天籁农业”积极探索数字果园模式,依托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灌溉技术,为枇杷树“遮风挡雨”。
近年来,玉环对标省数字化改革要求,探索农业数字化新思路,积极搭建数字化改革应用系统,推进科技与传统农业的碰撞融合,推动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农户增收共富。
请来“云管家”,果园打理更精准
“天籁农业”的枇杷园四面环山,一条小溪横穿而过,一排排枇杷树布满山头,20多个传感器分布其间,组成一支“情报收集小队”,采集果园环境中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等信息。
深入园内,两间水泥小屋引起记者注意。和田间常见的管理小屋不同的是,其外墙上安装了一块LED屏,显示着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推门而入,小屋里没有繁杂的农具,只有3台运行的设备,闪烁着各种指标灯。
“这是自动监测和控制系统,它们能预设适合枇杷生长的环境数据,接受来自传感器的信息。”介绍完角落里的2台机箱,叶素平转身指了指旁边装着2个罐体的设备,“这个是水肥一体机,与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相联。有了它们,我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远程操作,精准管理整个果园,就算出差也不怕。”
掏出手机,叶素平打开“智慧农业云”APP,土壤酸碱度、降雨量、风速等数据一目了然。在“监控”页面,不仅可以查看果园实况,还可以点击水泵、灌溉设备的控制按键,实行水肥作业。
“以前种水果就是靠天吃饭,灌溉、施肥、控温这些全凭经验、靠感觉,收成时好时坏,现在有了智能化设备,就像果园请来大管家,帮了果农大忙。”叶素平告诉记者,有了前两年的经验积累,今年枇杷园的管理“更上一层楼”,产量也由此翻倍,预计来年3月能达7.5万公斤。
在玉环,越来越多农户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田间地头,实现数字化、精准化管理。菌菇种植户打造数字化恒温“菇房”,成功试种珍稀菌菇金耳;文旦种植户在水肥一体化设备的高效管理下,结出皮薄肉甜的优果…… “接下来,我们还要探索打造‘未来农场’,结合物联网传感技术与视频监控技术,最大限度降低农业生产人力、物力投入。”玉环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林志范说。
开辟“云销路”,农产品售卖更多元
这阵子,玉环市樟农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褚利明每天忙得像陀螺。她一边和技术团队对接,完善即将上线的文旦“云认领”小程序;另一边忙着和某水果智能分选设备制造商沟通,计划投用文旦分选设备。
“我想借数字化的力量,给文旦打开新销路,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褚利明说。
褚利明既是樟岙村的文旦种植户,也是文旦代销商,早在2014年就走上电商路。随着数字化农业兴起,今年她联合6名文旦种植户,在清港镇樟岙村文旦精品实验示范园内,划出3亩实验林,打造“共富果园”。
“共富果园”除了配备了智能灌溉设施外,还有3台监控设备“注视”着每棵文旦树的生长情况。“这是我们给客户安装的‘千里眼’。”褚利明说,“云认领”计划在9月底推出,有意向的消费者从线上认领一棵文旦树后,可以远程查看文旦的生长全过程,还能享受该果树的采摘、保底产量果品邮寄上门等服务。
如果说“云认领”拓展了文旦的销路,那么投用智能分选设备,则是褚利明想要提升文旦附加值之举。今年7月,褚利明和制造商商讨自动化文旦分选生产线的设计方案,以外观、糖度等指标对文旦智能分级。“这套设备能让我们按品质销售文旦,提高价格,改变过去只能论斤卖的方式。”褚利明十分期待。
“共富果园”是农业数字化改革助力玉环特色农业提质增收的缩影。
玉环聚焦全市农产品供销,打造“玉见鲜”电商平台,将整合、统筹、归集玉环各村级农产品品牌,改变原来分散的状态,形成品牌集群,既让消费者可以“一站式”选购优质农产品,又推动富民增收。
同步建设中的“玉农冷链”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鲜活农产品市场流通信息、贮藏环境信息数据,通过对接农产品销售服务平台,让农产品物流透明、“看得见”,打通保鲜“最后一公里”。
“以往农户手上有好的农产品,消费者不知道。消费者需要购买优质农产品,又找不到有品质保证的农户。”林志范说,数字化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旧销售方式,轻松打通产销两端,实现农户农产品销售的精准对接,促进农户增收。